第1955章 下船 (第2/2页)
最早是二十年前,有黄州商人在襄阳郡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就合资建立一家方便黄周州人聚集的黄州会馆,后注意到子弟增多,就干脆建了一家黄州私塾,这黄州书院正是在这黄州私塾规模上扩大而建的。
只十年前才打算放开对外招生规模时,或是要避襄阳本地书院势力,就主动迁到与汉江隔江对望的樊城府。
也因如此,区区十年间,在黄州籍商人的不断赞助下,这黄州书院名头,已经在荆州附近传开了。
从王国宝言辞之间,他们王家也该是为黄州书院的建立和成长添过砖加过瓦。
说到这里,王国宝突然问谢玉是黄州书院几等生?
见谢玉不明白的表情,王国宝又向谢玉做出解释,在黄州书院读书的新生一般分为三等:
一等生,一年束修六两金,甲院读书,享一日三荤素餐,独立院舍,可带几名服侍的下去。
二等生,乙院读书,一年束修四两金,享一日三餐素食,单人宿舍。
三等生,丙院读书,一年束修二两金享一日两餐素食,四人舍。
谢玉暗骂吴家人一声,倒也不太怨,只是利用信息差,坑自己一下罢了。
真有六两金的束修,人家送自己人到襄阳书院岂不是更好。
无论小胖子王国宝说的黄州书院再好,也难和老牌的襄阳书院比较的。
见谢玉神色,王国宝也是宽慰说:“无事,不过三等生,只要谢兄弟认真读书,在月考中取得好成绩,黄州书院自会替谢兄弟升院的。”
那一旁小厮确嘟囔一句,“再升也不过乙院,可不敢和少爷的特等院比的。”
虽这样说了,得到王国宝一点训斥,但谢玉看王国宝神色,明白他就是想享受这种参差感觉。
于是,谢玉配合问,“王兄,不知这特等院是何院?”
王国宝:“也没什么,不过蒙祖上荫庇有些独立的院舍罢了。”
虽这样说,但这炫耀感是怎么回事!
谢玉也理解,不就人前显贵,和衣锦还乡的道理是一样的。
同样这这表明,谢玉换个环境的选择没有错,虽还正式入读那黄州书院,但从小胖子王国宝眼神中看自己已经不算奴仆下人,而是同等身份之人。
只还未说太多,王家接小胖子的马车已经过来,既然是同等身份,谢玉拒绝了小胖子邀请一起上马车的提议,而是说想看看这樊城风貌。
其实是谢玉肚子真饿了,毕竟在船上这两三日,食物有吴家人提供,人家也只按小孩食量,给谢玉一份,实在不够吃,要不是,之前用储物空间在唐县采买了些食物储备垫底,早就饿疯了。
只寻了一下,不愧是比邻汉江、汉水与唐白河交汇之地,鱼米之乡,米价比唐县还便宜几分,更便宜的是鱼肉比米价还便宜。
如此转了转,最合适的还是那些在樊城很常见,又很多的流动挑担的鱼肉粥摊。
所谓鱼肉粥,就是选鱼剔骨,加米,时令青菜或者干菜,加盐熬煮而成。
从味道上看自然越新鲜越现熬,材料越差,味道越腥臭。
喜欢简行诸天请大家收藏:()简行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