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3章置六部,封八王 (第1/2页)
虽然处于开发南方,以及加强对于东南亚分封诸王的统治的必要性,李翔最终决定实行二都并行制,在洛阳作为国都的基础上,增设南京为副都。
但是,为了防止南京“备份”朝廷有威胁到洛阳朝廷的可能,李翔在这个“备份”朝廷的身上,增加了众多的限制。
并且,二都并行制,对于李翔来说,和分封藩王一样,都是现行基础下的权宜之计。
他日,当它们的作用消失之后,后代帝王,自然要在该废掉他们的时机就废掉他们。
二都并行,这也就代表着,南京也得准备上一套六部班子了。
甚至,接下来,对于南方地区的开发,都要压在这套南京的六部班子上。
在这一点上,注定了南方的这套政府是要有实权的,不能像明朝的南方班子一样是官员养老的地方。
故而,王羽选择了管仲作为南京朝廷吏部尚书。
南方朝廷的六部官员在品级上比起北方朝廷的六部官员要低半品,也就是说,同样是六部尚书,北方朝廷是正二品,而到了南方朝廷就是从二品。
管仲这么调任,虽然在实权上大了不少,但至少在表面的官职品级上,却低了半品。故而,李翔又象征性的给了他三百户的食邑作为补偿。
以现扬州刺史商鞅作为南方朝廷户部尚书,荀罃升任扬州刺史。
荀罃作为当初曹操的一批降臣里面的人之一,这些年的政绩也不算差。
但是,如果真要是轮的话,这个刺史之位,也肯定是轮不下他的。
毕竟,他的成绩归不错是不错,可也只是不错了。不管是论能力,论成绩,又或者是论资历,在他的前面,都还有不少排队的。
可在西州之战,那一场大战战败之后,在大撤退的过程之中,荀彧因为受伤的原因拖离了逃亡的队伍。
再则,那个时候他也判断他的身体,经不起这中途的折腾了。
毕竟,他们逃亡的路线,可是要上高原的。
他自认为,以他的身体状态,根本就不可能从这一行之中活着走下来,与其拖累逃亡的队伍,故而,他带领三百残兵,加上他西州刺史的身份,将追击的慕容垂吸引到了其他的方向。
正是因为如此,冉闵等残兵败将才能够和霍去病、石敢当他们会合,以至于最后等到了高原岑文本接应的人马,成为了西州之战少数的几个幸存人员。
而荀彧被慕容垂所虏之后,更是以身全节,在狱中绝食而死。
将荀罃提上来,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已经殉国的荀彧。
这可是李翔最早期的谋臣之一了,虽然在这中间的过程之中他们也出现过一些矛盾,以至于李翔将他打发到了西州偏远地区。
但至少,荀彧在此后依旧尽心尽力。虽然和他产生了矛盾,但他却并没有做出过什么对不起大晋的事情。
现北方朝廷户部侍郎杜如晦升任南方朝廷礼部尚书。
益州军团主将白起为南方朝廷兵部尚书。
如今,已经打了将近两年多的时间,眼看着东南亚就要拿下来了,常遇春既然已经在奏折之中和他保证,到了年底之前结束这一战。那么,他至少是有一定能把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