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百零三章 城市战略 (第1/2页)
尔滨的零下三十度像把淬了冰的刀,吴浩站在冰雪大世界的起降点旁,看着飞行器的螺旋桨上结满冰晶,像四朵透明的菊花。林薇戴着厚厚的棉手套,正在调试加热系统,呼出的白气在护目镜上凝成霜:“把安西的石墨烯加热膜改成蜂窝结构,热量能锁住70%。“她的工装上别着枚自制徽章,用冰棍棍和LED灯做的,闪着暖黄色的光。
“吴总,“本地工程师小王跺着脚跑来,睫毛上挂着冰碴,“老道外的屋顶起降点冻住了,混凝土支架和屋顶粘在一起,拆的时候怕把老房子震坏。“吴浩跟着他走进老街,看着巴洛克风格的屋顶上,起降平台被厚厚的冰层包裹,像块巨大的冰糖。林薇蹲在屋檐下,用激光测厚仪测量冰层,突然笑了:“用安西的除冰算法配合东北的'冻梨解冻'原理——先加热支架边缘,让冰自己裂开。“
深夜的临时实验室里,吴浩发现林薇趴在键盘上,脸颊贴着张画满温度计的尔滨地图。图上,飞行器的充电网络被标成红色的暖流,每个起降点都画着小太阳,旁边用铅笔写着:“给冰城的飞行器装暖壶——电池舱温度保持25℃,像东北人家里的热炕头。“他想起白天在中央大街,有个卖红肠的大爷指着飞行器说:“这铁疙瘩能抗住咱这儿的大烟炮?我家酸菜缸都得盖三层棉被。“
最棘手的是松花江的水上起降点。林薇带着团队在江面上搭浮动平台,寒风把她的头发吹成冰条,却还在指挥工人:“平台四角要装弹簧减震,像东北的冰尜那样能抗晃。“当第一架飞行器在冰封的江面上降落时,吴浩听见对讲机里传来游客的惊呼。林薇站在岸边,举起手机拍摄,飞行器的航灯在冰面上拉出金色的轨迹,与江上的冰灯艺术节交织成梦幻的图景。
临走前,灵湖的大爷打来电话,说他孙子在尔滨上大学,坐着飞行器去看了雪博会。“那小子发来照片,“大爷的声音带着笑意,“说飞行器在冰雕城堡间飞,像《冰雪奇缘》里的魔法。“吴浩看着窗外,尔滨的飞行器正在编队表演,航灯在雪夜里组成巨大的雪花图案,而林薇的手机里,正收到福利院小姑娘的消息:“林薇姐姐,尔滨的雪是不是也被你们的星星灯染暖了?“
羊城的盛夏像个巨大的蒸笼,吴浩站在猎德大桥上,看着飞行器在珠江上空穿梭,螺旋桨搅动的气流将江面的水汽卷成白雾。李工递来的湿度计显示95%,飞行器的电路板上凝着水珠,那是林薇团队新改的防潮涂层,灵感来自本地的龙舟漆——“要像龙舟抗海水那样抗湿气“。
“吴总,“对讲机里传来林薇的声音,带着珠江的涛声,“番禺的果农投诉说,飞行器的噪音惊飞了蜜蜂,荔枝授粉受影响。“吴浩想起上周在市政府的协调会,农业局的张处长敲着桌子:“荔枝是羊城的宝贝,飞行器得学会'温柔点'。“此刻,林薇正在果树林里架设噪音监测仪,她的防晒衣上别着枚用荔枝壳做的徽章,刻着“静音飞行“四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