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重点培养,予以重用 (第2/2页)
陈捷深吸一口气,将心中那股狂喜,死死地压了下去。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级别,只是一个符号。
真正重要的,是能利用这个平台,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
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干部晋升,有着一套极其严格,甚至可以说近乎严苛的程序。
它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的论资排辈,也不同于某些单位的唯领导意志论。
在这里,能力与贡献,是唯一的硬通货。
陈捷的推荐表交上去后,立刻启动了第一道程序——处内民主测评。
这是一个完全匿名的打分环节。
文稿二处的所有同事,包括处长林南东在内,每人都会领到一张不记名测评表,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等多个维度,对陈捷进行打分。
任何一个维度的得分过低,都可能导致这次晋升被否决。
这个环节,考验的不仅仅是业务,更是人品。
下午,处里的会议室。
林南东将测评表分发给每一个人,然后便带头,第一个走出了会议室。
“大家独立填写,不受任何干扰,填完后,直接投进门口那个红色保密箱里。”
会议室里,只剩下文稿二处的几位同事。
老张拿起笔,看着陈捷名字,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年轻人,拿着一份关于建国初期经济政策的资料,虚心向他请教的场景。
那份好学,那份专注,那份能从历史中洞见未来的悟性,让他这个老专家都自愧不如。
他在“业务能力”那一栏,毫不犹豫地,画上了“优秀”。
小王是处里的笔杆子,以文字优美、才思敏捷著称。
他想起了好几次,自己为了一份报告标题而绞尽脑汁时,陈捷总能在一旁,看似无意地,提出一个让他拍案叫绝的点子。
他不仅有思想,更有将思想转化为精炼文字的顶级天赋。
小王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两栏,都重重地打上了满分。
其他人都按照自己对陈捷最真实的感受,实事求是地填了自己的评价。
……
测评结果很快被统计出来。
在回收的八份有效票中,陈捷在所有维度的得分,几乎全是“优秀”,综合得分,高达99分。
那扣掉的1分,是某个老同志,觉得年轻人不能太骄傲,于是在“工作经验”这一项,给了个“良好”。
当这份近乎完美的测评结果,摆在周海办公桌上时,他一点都不意外。
他拿起笔,在陈捷的推荐表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一段极具分量的推荐语: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大局观念强,理论功底扎实,思维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在参与‘三医联动’、‘东北振兴’、‘网络舆论引导’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中,发挥了关键性、创新性作用,其所提对策建议,多次被中央采纳,为我室赢得了荣誉。该同志为人谦逊,工作勤勉,群众基础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年轻干部。建议组织重点培养,予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