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破除行政壁垒 (第2/2页)
“说得好啊……”胡瑞平由衷地赞叹道,“用项目党支部来重构组织形态,用一把手工程来赋予最高权限,这就不是协调,而是命令了,你这个思路,把我们体制的根本优势,用到了刀刃上!”
他看着陈捷,仿佛在看一个知音:
“陈捷同志,我一直在想怎么破这个局,想了很多办法,但都觉得差点火候,今天听你一席话,我就明白了,火候就在于如何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和执行优势,你,很不简单啊!”
“胡市长过奖了。”陈捷恢复了谦逊姿态,“我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实践,还要靠您这样有魄力、有担当的领导来掌舵。”
胡瑞平笑了,那笑容里,有欣赏,有感慨,更有一份真诚:
“以后,如果遇到什么事,需要我这个地方上的老同志出份力的,随时给我打电话。”
说完,胡瑞平给了陈捷一个私人号码。
“谢谢胡市长。”陈捷郑重地收下。
……
调研结束,返回京城的路上。
郑学斌下意识地向陈捷请教:
“陈捷同志,你看我们报告的标题,是不是可以再提炼一下?‘腾笼换鸟’这个提法虽然形象,但作为正式标题,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够严肃?”
陈捷想了想,建议道:
“郑局,您看改成《以存量改革激活发展增量,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路径》怎么样?既点明了核心思路,又显得更稳重,更具政策性。”
“咦,这个好,这个好,不错不错!”郑学斌立刻让吴辉在电脑上改了过来。
一路之上,郑学斌几乎是将陈捷,当成了首席顾问,不停问这问那。
林南东在一旁看着,心中感概不已。
回到研究室,最终报告的撰写工作,异常顺利。
在陈捷的“隐形主导”下,一份融合了各方智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有政治远见的调研报告,很快就新鲜出炉。
当这份报告,摆在周海面前时,他只看了一遍,便在报告扉页上,写下了八个字——“思想深邃,可为国策。”
随后,他亲自拿着这份报告,敲响了研究室主任的办公室大门。
几天后,在一次极高层级的内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一位中央领导在听取了关于东北的调研汇报后,缓缓说道:
“我最近看到一份很有意思的报告,里面提到了一个‘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的思路,我觉得这个提法很好,很有启发性。”
“我们搞改革,不是要把澡盆里的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而是要学会如何腾笼换鸟,在旧躯壳里,培育出新生命。”
“这个思路,我看不仅适用于东北,对于我们全国范围内的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这番话,如同一锤定音,为未来十几年的国企改革,指明了一个全新方向。
当然,这一切,陈捷并不知道。
他已经回到了那间小小办公室,继续做着那个谦逊低调的见习科员。
东北之行的成功,让他在研究室地位,变得愈发微妙。
办公室主任周海更是对陈捷有了更多的关注。
连眼高于顶的郑学斌,在走廊里碰到他,都会主动停下来,笑着喊一声“陈捷同志”,客气地聊上几句。
但陈捷,却比以前更加低调,也更加沉静。
他几乎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社交,每天除了完成林南东交办的日常工作,就是一头扎进资料馆里。
陈捷就像一块干渴海绵,疯狂地吸收着关于这个国家的一切,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外交,不断在脑海中,构建一幅完整立体、随着时代变化的国家治理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