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前往东北老工业基地调研 (第2/2页)
什么“库兹涅茨曲线”、“索洛增长模型”,听得林南东云里雾里。
他侧过头,看了一眼身边的陈捷,发现他正捧着一本厚厚的《奉天市地方志》,看得津津有味。
“看这个干什么?”林南东好奇地问道。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陈捷抬头笑道,“我想知道,这座城市,是如何从一片荒原,变成共和国的工业心脏,又是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林南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发现自己和陈捷的区别,不仅仅是在才华上,更是在这种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习惯上。
自己拿到任务,想的是如何完成。
而陈捷,想的是如何理解任务背后的历史与逻辑。
飞机降落在奉天桃仙国际机场。
辽省发改委和奉天市政府的领导,早已在停机坪外等候。
一番热情寒暄握手后,调研组被迎上了一辆考斯特中巴车。
车子驶出机场,进入市区。
宽阔马路,林立高楼,让这座城市看起来与内地其他省会并无太大区别。
奉天市发改委主任,是一个姓孙的中年男人,正满脸堆笑地坐在郑学斌身边,介绍着奉天市近年来在经济转型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郑局长,您看,我们这几年,大力发展金融、会展、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GDP增速连续三年领跑东三省……”
郑学斌一边听,一边不时地点头,偶尔会提出一两个专业问题,孙主任则有些吃力地应付着。
车子很快驶入了一个规划得极好的现代化开发区。
这里绿草如茵,一栋栋崭新玻璃幕墙写字楼拔地而起,充满了现代气息。
“郑局长,这里就是我们市里重点打造的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们引进了好几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研发中心……”孙主任指着窗外,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郑学斌看着这片生机勃勃的新城,脸上露出了满意神色。
这符合他对经济转型的想象——告别傻大黑粗的旧工业,拥抱高精尖的新经济。
然而,当车子穿过新城,继续向西,驶向著名的铁西工业区时,窗外景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空的颜色,仿佛都暗淡了几个色度。
道路两旁,出现了一片片巨大而沉默的厂房,红砖墙壁上,还残留着几十年前的标语——“抓革命,促生产”。
高耸的烟囱,像一排排沉默卫兵,静静地矗立着,却早已不再冒烟。
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一股铁锈和煤灰混合的、属于上一个时代的味道。
车上的气氛,也渐渐变得有些压抑。
孙主任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许多,干巴巴地介绍了一句:
“这里……就是铁西区了。”
“我们今天调研的第一站,是奉天第一机床厂,对吧?”林南东打破了沉默。
“对,对。”孙主任连忙点头,“车间主任和工会主席,都在厂门口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