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笔试第一,中组部的面试! (第2/2页)
“加”,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
“减”,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动能腾出空间。
“乘”,是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以创新驱动发展。
“除”,是破除制约市场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
整篇文章,一气呵成。
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理论深度,更有超前战略远见。
它肯定了过去,立足于现在,更指向了未来。
当陈捷写完最后一个字时,这场笔试已经稳了。
……
一周后,笔试成绩公布。
陈捷的名字,毫无悬念地出现在了面试名单的第一位。
面试地点,设在中组部一间不对外开放的会议室里。
当陈捷推门而入时,他看到会议桌后,并排坐着五位考官。
坐在正中央的,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者,虽然穿着朴素中山装,但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场,让人不敢直视。
陈捷从钱院长的资料里,看到过他的照片,这是中组部一位已经退居二线,但声望极高的前副部长。
他左手边,是中组部干部一局的现任局长,一个戴着眼镜,神情严肃的中年人。
其余三位,也都是来自中央核心部委的司局级领导。
这个阵容,堪称豪华,也堪称恐怖。
“陈捷同志,请坐。”居中老者开口,声音平缓而有力,“不要紧张,我们今天就是随便聊聊。”
陈捷拉开椅子,只坐了三分之一,腰板挺得笔直,双手平放在膝盖上,目光平静地与主考官对视。
“看了你的笔试答卷,写得很好,很有想法。”老者先是肯定了一句,随即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认为,作为一名即将踏入中央机关的年轻干部,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难回答的问题。
说忠诚,显得空洞。
说能力,显得自负。
说勤奋,显得平庸。
陈捷略一思索,沉声答道:
“报告各位领导,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定力。”
“哦?定力?”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是的。”陈捷点了点头,不疾不徐地解释道,“我认为,这种定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信仰上的定力,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会面临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各种利益的诱惑,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永不迷失方向。”
“第二,是战略上的定力,中央机关的工作,是国之大者,我们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可能影响深远。”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历史眼光和全局视野,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短期利益所动,始终坚持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去思考和谋划问题。”
“第三,是人格上的定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作为一名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喧嚣中守得住寂寞,在诱惑前稳得住心神,在压力下顶得住考验。”
“只有这样,才能行得端,走得正,才能不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
这番回答,层层递进,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哲学思辨,更有个人修养。
它将一个看似虚无的词,阐述得具体而深刻。
几位考官都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