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国家行政学院的考试 (第2/2页)
苏晴看着他每天对着那些在她看来枯燥无比的报纸和文件,一坐就是一天,时而凝神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写下大段大段的笔记和心得,心中充满了好奇。
“你考公务员,不都是做选择题和数学题吗?怎么天天看这些?”一天晚饭时,苏晴终于忍不住问道。
陈捷笑了笑,将一块排骨夹到她碗里,用一种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选择题和数学题,决定的是你能不能进门,而这些东西,决定的是你进门以后,能走多远,能站多高。”
苏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她虽然不明白陈捷到底在做什么,但她能感觉到,自己的爱人,正在为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积蓄力量。
自己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陪伴在他身边,为他打好饭,占好座,泡好热茶。
而陈捷,则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他将钱裕民院长的笔记,与自己脑海中来自未来的记忆,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很多在2008年看似不起眼的提法,一些在内部讨论中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在未来十几年,都演变成了波澜壮阔的国家战略。
比如,笔记中提到的一次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部研讨会。
在当时,这只是一个非常超前的学术概念,但陈捷清楚地知道,几年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成为基本国策,深刻地改变整个国家的发展模式。
再比如,一篇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部策论。
在当时,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奥运盛会的万国来朝之中,而这篇文章,已经极具前瞻性地指出了大国崛起背后,文化自信的极端重要性。
陈捷将这些未来脉络,一一梳理出来,然后倒推回2008年的现实进行思考。
如果自己是当时的决策者,会如何从当前的困境和机遇中,一步步地推导出未来的那个最优解。
这个过程,对他而言,与其说是在备考,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沙盘推演。
他推演的,是自己未来几十年,即将亲身参与的,那场名为国家治理的宏大棋局。
……
笔试的日子,如期而至。
考场设在国家行政学院,一个充满了肃穆与庄严气息的地方。
来参加考试的,无一不是来自全国最顶尖学府的佼佼者,学生主席、国奖得主、学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天之骄子的光环。
考场里安静得落针可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感。
陈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神情平静如水。
他环视了一圈周围那些正襟危坐、神情凝重的竞争者们,心中没有丝毫波澜。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龙门之跃。
而在陈捷看来,这不过是他重返牌桌前的一场资格认证考试。
发卷铃声响起。
试卷分为两部分,上午是《申论》,下午是《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