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小郭的南方之旅 (第2/2页)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还原当时的场景。
他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那么多他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新奇玩意儿,堆得跟山一样。
他觉得,自己以前在哈尔滨见识到的那些所谓的“紧俏货”,跟南边一比,简直就是乡下人进了城,提鞋都不配。
“那边,我见着不少背包客!”
小郭特意把这个词咬得很重。
“就是到地方拿了货,直接背个大包就跳上火车往别处卖的。南边人管他们叫货郎,我寻思着,这不就是跟咱们一样的倒爷嘛!”
他越说越兴奋,仿佛自己也成了那其中的一员。
“他们那包里啥都有,喇叭裤、蛤蟆镜、电子表,还有那种能放两个磁带的录音机!他们背着那些大包,在各个城市里钻来钻去,跟耗子似的,生意做得那叫一个红火!”
李山河安静地听着,指间的烟灰积了长长一截。
背包客。
这个模式,比他现在这种大宗货运更灵活,更分散,也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
这说明南方的商业活力,已经渗透到了毛细血管。
他脑子里已经开始飞速转动,如果自己去了南方,或许可以整合这些背包客,撒下一张更大的网。
“还有,二哥,那边的厂子,跟咱们这儿的国营大厂完全不一样!”
小郭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
“好多都是小厂子,有的干脆就是一家几口人,在自己家里干!就跟咱们这儿的家庭小作坊似的。可他们整出来的那玩意儿,真是绝了!又便宜,质量瞅着还不赖!”
小郭的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他亲眼看到,一间不到二十平的小屋子里,一家五口人,老的少的,围着几台缝纫机,一天就能干出几百条的确良裤子。
也看到过,有人在院子里支个棚子,用个土模具,一天就能压出上千双塑料凉鞋。
那成本,便宜得让他咋舌。
他心里头当时就冒出一个念头,这要是把南方的货捣腾到缺衣少穿的北方来,那得挣多少钱?
李山河听到这里,心里头也泛起一阵波澜。
他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南方经济野蛮生长的真实写照。
那些被北方国营大厂看不上的“投机倒把”,那些被斥为“资本主义尾巴”的家庭作坊,正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创造着惊人的财富。
它们效率高,成本低,最关键的是,它们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是那些机构臃肿、思想僵化的国营大厂拍马也赶不上的。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甚至超越了对苏贸易的崭新机会。
“还有呢,二哥,我发现个事儿!”
小郭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他甚至下意识地往门口的方向瞥了一眼,脸上带着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神秘。
“有不少人,偷偷摸摸地,把这些玩意儿运过海去卖!”
他觉得这事儿肯定不怎么光彩,甚至有点危险,但那背后隐藏的巨大利润,又让他心头狂跳。
李山河原本靠在椅背里的身体,倏地一下绷紧了。
他津津有味地听着小郭的描述,脑子里已经勾勒出一条从南到北的黄金商路,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些家庭作坊的廉价劳动力和产品,来填补北方巨大的市场空白。
可运过海去卖这五个字,像是一道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响。
这可不是倒爷之间倒腾点小商品那么简单了。
他夹着烟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办公室里那股子悠闲的氛围,瞬间荡然无存。
李山河看着小郭,那双原本带着几分随意的眼睛,瞬间变得锐利起来,像两把淬了火的尖刀,要刺进小郭的心里。
“等会。”
“过海?”
“去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