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馋嘴的李山峰和进山的决定 (第1/2页)
四个人,干了停,停了干。
有时候天气实在太冷,和好的泥没一会儿就上了冻,只能停工。
有时候下了大雪,又得把活儿停下来。
就这么断断续续,足足干了半个多月。
等到两座大棚的火墙彻底完工,墙体也需要时间阴干,不能立刻烧火。
这段时间,日头一天比一天暖和。
等火墙终于干透,可以投入使用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四月中旬。
大兴安岭的春天,迟缓而羞涩。
但到了四月中,白天的气温也稳定在了零上七八度,阳光好的时候,甚至能有十来度。
大棚里,光靠太阳的温度,就已经足够育苗了。
李山河站在已经完工的火墙前,看着墙体上精致的砖缝和高高耸立的烟囱,再感受着外面暖洋洋的春风,一张脸拉得跟长白山似的,满是无奈。
“得,白忙活了。”他哭笑不得地对旁边的李卫东说。
李卫东也嘬着牙花子,一脸的哭笑不得:“谁能想到今年天儿回暖这么快。这火墙,怕是只能等明年再用了。”
好在,也不是全无用处。
李卫东那边早就用土办法在自家炕头上育好了稻苗,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喜人。
现在正好可以挪到大棚里,大棚宽敞,温度适宜,比挤在屋里强多了。
虽然火墙当年没用上,但看着那两排整齐壮观的红色墙体,李山河心里还是踏实的。
这玩意儿,是未来的保障。
火墙的活儿一干完,李山河一下子就闲了下来。
大兴安岭这边,土地化冻慢,想开犁种地,最少也得等到五一之后。
这半个多月的空窗期,成了难得的清闲日子。
可李山河就是个劳碌命,好不容易歇了几天,就闲得浑身骨头缝都发痒,嘴里能淡出个鸟来。
就在他琢磨着要不要进山溜达一圈的时候,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凑了过来。
李山河正蹲在院子门口的石头墩子上,百无聊赖地抽着烟,看着村里的大黄狗追着鸡崽子满地跑。
这时,李山峰跟个做贼似的,垫着脚尖,一脸谄媚地凑了过来。
他先是左右瞅了瞅,见四下无人,才压低了声音,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
“二哥……”
那声音,腻得能拉出丝来。
李山河斜着眼,从上到下打量了他一番。
他没急着搭话,而是深吸了一口烟,然后从鼻腔里,缓缓喷出两道浓白的烟气。
烟雾缭绕中,他才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嘎哈?”
李山峰被他这副爱答不理的模样噎了一下,但丝毫不以为意。
他搓了搓手,那双酷似李山河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名为“渴望”的光。
“二哥,那啥……”
他嘿嘿一笑,更凑近了些。
“你……你啥时候还进山啊?”
李山河一听这话,心里顿时跟明镜似的。
他将只剩下一小截的烟蒂,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对着远处轻轻一弹。
那带着火星的烟头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精准地落在了远处的一小滩积水里,“滋啦”一声,彻底熄灭。
“进啥山啊?”
他没好气地说道,故意拉长了调子。
“现在山里正‘化稀能’呢,一脚踩下去半条腿都是泥,黏糊糊的,鞋都拔不出来。这会儿进山嘎哈去?找罪受啊?”
“化稀能”,是东北土话,特指冬末春初,冻土层从地表开始融化,但底下还没化透,导致地表一层烂泥,又湿又滑,最是难走。
李山峰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垮了,像被霜打了的茄子,整个人都蔫了下去。
“啊……这样啊……”
他失望地叹了口气,眼神里的光都暗淡了。
“那……那行吧。那我自个儿上大河,整点‘大脑瓜’和柳蒿吃吧。”
“大脑瓜”,就是小根蒜。
这玩意儿在开春的时候,蘸着酱吃,清火败毒,是东北人餐桌上的一道常见野菜。
看着李山峰那一脸落寞,转身就要走的萧瑟背影,李山河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终究是没忍住,勾起了一抹戏谑的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