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学堂盖成,善始善终 (第1/2页)
“先生,按照规矩,这红,得你亲自去拿。”
田招娣捧着红,亲手递给陈卫东。
陈卫东接过田招娣手中的红,两人指尖碰触的一瞬间,田招娣红了脸。
陈卫东看着那一抹红布,“织的真好,比四九城机器织的还要好。”
“先生,吉时已到。”
陈卫东转身拿着红大步走过去,不远处传来夏木匠的声音:
“大梁好比檀香木,二梁好比木檀香,三梁好比一条龙,摇头晃尾空中行,行到空中它不动,单等亲朋来上红。
左边修的金银库,右边修的万石食,金银库里金银满,万石食里把粮装。今日咱把学堂盖,庄稼子弟作文章。”
学堂传来一片欢呼声,但是田招娣什么都听不到,她耳边一直回荡着那句,她织的布真好,比四九城的机器织的还要好。
四九城机器织的布,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和洋布一样吗?
她看见那块“红”高高地悬了起来,那“红”鲜亮鲜亮的,田招娣心情澎湃,她摆着手指头数了数,忽然发现,学堂盖完了,就不需要派公饭了。
明天中午,先生该去她家吃公饭了,想到这里,田招娣快步跑着往家中跑去,她要给先生做一顿肉馅饺子,她要告诉先生,她还会包很多很多种馅的饺子。
李荣兆:“老六,学校盖完了,今天走,还是明天走?”
陈卫东看看天色:“明天上午吧,今天早晨我们好好休整一下,我想给孩子上一堂课,等毕业分配,想要来看看,就难了。”
晚上陈卫东在余会计家吃完了派饭,也没有闲着,而是利用他带来的本子和笔,开始编纂课本。
新国家刚成立,扫盲班遍地开花,但是却没有统一的教材,都是根据各地的情况,编纂的。
比如农民识字,倾向于田地,锄头,天气,农作物,工人则是偏重于机器,钳子,铁锨等工具,家庭妇女则是偏重于数字,蔬菜,肉类,织布,纳鞋底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考虑到扫盲班不光是孩子学习,大人也要学习,陈卫东直接将各种识字类型都编纂了一些。
“余会计,你平时生产队忙,还要忙着上课,天长日久不是办法,可以采取“以民教民”形式,号召“发动识字的人教不识字的人,高年级的孩子教刚入学的孩子。
还有打算盘也可以教,这是我的地址,要是有问题,随时可以给我写信。”
余会计看着那些教材激动不已:“陈卫东同志,我要怎么感谢你才好?要不是你,我们村子里到现在还没有学校,哎,先生,这些干活,家务,饺子之类的,这样的字,该教给谁?”
陈卫东:“女同志呀,万一有工厂招工,会优先选择识字的女同志。像是织布机,纺织厂工作,就非常适合女同志。”
余会计挠挠头,这姑娘应该能凑出几个来,家庭主妇,让她们去养猪成,让她们认字,估计,那笔在她们手中,还不如擀面杖听话呢。
不过,陈卫东是大学生,他想的肯定是最周到的,他只要按照陈卫东说的做就成。
第二天,天还没亮,田招娣早早的起床,就开始收拾屋子,准备食材,等都准备好了,天还没有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