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天下第一楼 (第1/2页)
这个九月份,钟友为觉得家里格外安静。
自从闺女上了大学,家里少了一只叽叽喳喳的麻雀,只剩下三个日常上班忙工作的牛马。
众所周知,牛和马几乎都不怎么发出声音。
不过作为知识分子,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看报听广播,钟友为觉得这小日子也挺惬意。
闺女上大学有了补贴,家里还省下一笔。眼下到了九月底,钟小兰国庆节就要回家,就更让人开心。
唯一让他还要记挂的,大约就是经常不回家吃饭的钟山。
这天晚上,钟山又没回家吃饭,钟友为照例坐在沙发上,一边看书一边等儿子回家。
眼看着墙上的挂钟走到了11点,门终于响了。
他伸手打开,迎面就是一身油腻味道的钟山。
钟友为吸了吸鼻子。
“又去烤鸭店了?昨天你楼下张姨还问我呢,以为你换工作了。”
钟山“嗯”了一声,就转身走进里屋换衣服。
整个九月,钟山不知道去了多少趟全聚德,每晚上到全聚德烤鸭店后厨亲身体验,看师傅们烤鸭、剥葱、做饼、熬鸭汤,自己身上都熏出烤鸭味儿了。
把烤鸭风味的衣服放在搪瓷盆里,钟山转身出去洗漱一番。
筒子楼的问题就在这里,公共厕所、水池,来往都是人,总不好赤条条在这里冲凉,钟山只能随便擦擦油津津的身子,尽量保持清爽。
心里想着早晚自己得搞个房子爽住,钟山抱着洗好的衣服回到里屋,打开吊扇,微风环绕,他抖擞精神,继续修改剧本。
今天晚上,他已经改到了最后一部分。
能让他跑到烤鸭店找素材,钟山如今正在写的话剧,自然是前世鼎鼎大名的《天下第一楼》。
《天下第一楼》讲述的是一家名为“福聚德”的老字号烤鸭店由濒临破产的窘境到东山再起、名噪京华,而又面临曲终人散的历程。
整个剧本是一个三幕剧。
第一幕是1917年,张勋复辟时,名噪京师的福聚德烤鸭店里,老掌柜年迈多病,店里只靠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哪知对面还开了个全赢德烤鸭,生意愈加难做。
怎奈两位少爷一个爱唱戏,一个热心武行,俩人不学无术,无心经营。
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卢孟实来操持店业,老掌柜邀来卢孟实一番试探,发现是个人才。
本来老掌柜还幻想儿子能够守住家业,奈何实践过后,差点把自己气死,临终赶紧叮嘱王子西:快去请卢孟实!
一转眼三年过去,故事走到了第二幕。
卢孟实确实精明强干,有他在前台总揽全局,加上“瞭高的”(大堂经理)美食家“修二爷“、一张巧嘴的跑堂“常贵”招呼客人,把客人伺候得舒服高兴。
而后厨也人才济济,自己的相好名妓“玉雏”有一手堂子菜的绝活,加上“罗大头”执掌烤炉、“李小辫”负责炒菜,菜色出品亦是绝佳。
就这么三年生聚,愣是把对面竞争对手挤兑得要过不下去,福聚德则盖起了三层高楼,成了远近闻名的大饭庄。
卢孟实听从玉雏的计策,让两位东家沉迷于爱好,自己则专心经营,福聚德愈发有声有色。
又是八年以后,第三幕登场。
此时的福聚德已经到达了全盛状态,把对面的全赢德都给收购了,可是就在大年初六这一天,之前所有的隐忧、变故接二连三的到来。
两位东家被人挑动,开始跟卢孟实争起饭店的财源;跑堂的常贵因为儿子小五的事,硬是让几位老爷挤兑死,坚持报菜名到人生最后一刻;偏偏此时落魄的老食客“克五”却举报了刚被卢孟实开除的烤炉师傅“罗大头”私藏烟土。
侦缉队来拿人,卢孟实心知罗大头是替自己受过,又看到罗大头被秤杆绑起,活似自己父亲当年的耻辱,于是他干脆挺身而出,设法保全了老伙计们最后的人格尊严。
而他也至此告老还乡,回家养病。
卢孟实走了,常贵没了,修二爷请辞,两位少东家重新当起了家,戏班子住进了饭店里,福聚德的危亡已经近在眼前。
第三幕的结尾,玉雏作别福聚德,修二爷也终于把卢孟实惦记许久的对联牌匾做好,玉雏借此机会,完成了卢孟实最后的心愿。
【玉雏:孟实说,他在这该干的都干了,就差这幅对子,临走打好了,请给挂上。
大少爷眼看制作好的对联匾额,念起来。
大少爷:“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修二爷(亦念):“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修二爷(指房梁):“差个横批——没有不散的筵席!”
至此,京戏尾声响起,众人退场,幕落。】
钟山写到最后,就着灯光吹了吹还没干透的墨水,心中的满足感前所未有。
……
国庆节的一个晚上,钟山坐在燕京烤鸭店的包间里,把这份手稿摆在了桌上。
烤鸭店的全鸭宴流水一样上桌,烤得外酥里嫩,香气扑鼻的烤鸭正在片皮师傅的手中一点点变成人间至味。
此时的包间里,陪在钟山旁边的除了经理杨福来还有萧楚楠,郑小龙以及自己的妹妹钟小兰。
之所以会有杨福来,是钟山答应了要让他成为这个《天下第一楼》的第一个读者。
至于郑小龙,这趟是专门来找钟山汇报燕大校园版《法源寺》的排练进度的。
而萧楚楠则是属于硬要来买单的公子。
至于放假来蹭饭的钟小兰……单纯是馋了,毕竟烤鸭店可是出了名的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