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宇宙的尽头 (第2/2页)
他掰着手盘算,“台柱子、核心演员年龄基本都五十开外,于适之跟我都是52岁,苏民1926年生人,都53了,还在《雷雨》里演周萍呢!实际就比演周朴园的郑荣小两岁!
“在你们那戏里演慈禧的朱琳,为什么跟她的B角吕衷倒腾着一人演一场?——今年都56了!撑不住!要在别的单位,都可以退啦。”
蓝田野一脸愁容,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们这些老家伙,一场两场还好,一连演三十场,有时候真盯不住了……
“可为什么还在当间站着?下面没人啊!只能顶着。
“所以院里打算再开一期学员班,计划是明年下半年开始招录,后年入团,按照一个班演一出戏这么培养,大约十几个名额,材料递上去,一开始也没批过,还是曹院长亲自去跑了两趟,才给批下来……”
蓝田野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
“你是不知道现在的财政压力有多大,这刚开始改开,我听说今年把外汇储备都快花光了!求新求变、到处都要用钱……”
钟山听着蓝田野的嘀咕,捏着演员队的人名单看了看,确实没想到这一层。
作为一个演出团体,坐镇首都剧场的人艺虽然一直有票房收入,但也不足以维持偌大的剧场运转、同时养活二三百号人,所以还是要吃财政饭的。
按照类别,人艺属于差额拨款,也就是支出计划报上去,只按照一定比例划拨资金,剩下的自己想办法。
饶是如此,每多加一个职工,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各项支出都需要增加拨款。
而全燕京有多少单位,多少院团?
大家憋了这么多年,如今都在招人,自然都不好要到名额。
人艺算是面子大的,一下子能搞定十几人,可是到了钟山这里,自然就卡了壳。
什么意思,刚给你批了十几个,现在又来,拿我们上级单位当自由市场啊?
钟山思忖了半天,开口道,“既然说条件不够成熟,什么样的条件才是成熟?”
蓝田野一摊手,“上级怎么会跟你说明白呢?”
“无所谓,您就说您认为指定能成的。”
钟山心想,反正不会比那些“为了保研发明光刻机”的小说离谱吧?
“指定能成?”蓝田野思来想去,迟疑道,“怕不是要有全国影响力才行?”
钟山闻言笑得无语,有全国影响力的话剧,从建国后的话剧算起,满打满算才有几出?
蓝田野说完自己也笑了。
他拍拍钟山的肩膀,“其实你也不用着急,你还年轻,等等嘛,早晚的事。再说了,事在人为嘛,等《法源寺》公演了,说不定还有机会。”
钟山心想,你也说“说不定”喽。
从蓝田野的办公室出来,钟山跑回剧本组办公室,刚坐下不久,蓝因海果然递过话来,“钟山啊,转正的事儿老俞找我讲了,说是上面暂时没有消息,等等吧。”
“好!”
钟山答应得爽快,却默默地把手头的《夕照街》放进包里。
这份剧本他一直憋着还没给院里看呢。
现在看来,单靠这个,想要成功上岸恐怕有点难,应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