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7章 国际大赛邀请函 (第1/2页)
我回到客房,倒头就睡。
第二天,我被手机闹钟吵醒。
已经早上六点半。
我慌忙起床洗漱,收拾好东西后下楼。
楼下餐桌上放着吴妈准备好的早餐,牛奶、面包和煎蛋。
我快速吃完早餐。
没等慕辰萃下来,我就拎着包走出别墅,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往公司赶。
毕竟在公司里,我只是个实习生。
要是天天跟总经理慕辰萃一起坐车上下班,难免会引来同事的非议,对她影响不好。
出租车到星辰科技大厦时,才早上八点十分。
我走进研发部,同事们大多还没到。
只有张涛已经坐在工位上整理资料。
“林译,这么早?”
张涛看到我,笑着打招呼。
“昨天跟慕总去董事长办公室,没什么事吧?”
我走过去,放下包:
“没事,就是慕总把我介绍给董事长认识。”
“对了涛哥,今天咱们开个讨论会,把视觉定位延迟的优化方案分工一下,争取尽快出结果。”
张涛点点头:
“行,我已经把研发部的人都通知了,九点在小会议室开会。”
九点整,研发部的同事都准时到了小会议室。
我拿着笔记本电脑,把昨晚整理好的方案投影在屏幕上:
“大家看,目前咱们的核心问题是视觉定位延迟过高,我的方案是采用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架构,把目标识别、短距测算这些简单任务下沉到本地终端,用轻量化模型处理,复杂任务再上传云端。”
我指着屏幕上的架构图,继续说:
“接下来分三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本地终端的轻量化模型训练,我会把之前的数据集发给大家;”
“第二组负责通信协议的替换,把HTTP协议换成MQTT协议;”
“第三组负责测试环境搭建,等模型和协议调整好后,立即进行测试。”
同事们看着方案,议论纷纷。
顾铭举手问:“林译,轻量化模型的精度能保证吗?”
“万一精度下降,反而会影响机器人的运作。”
我笑着解释:
“这个不用担心,我之前做过测试,轻量化模型的精度只比原模型低2%,但延迟能降低60%以上。”
“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后续的参数调整,把精度差距缩小到1%以内。”
大家听了我的解释,都放下心来,纷纷认领了自己的任务。
张涛最后说:
“既然方案没问题,大家就按照林译的分工,全力以赴,争取三天内出初步测试结果。”
讨论会结束后,研发部的同事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我坐在工位上,把数据集发给第一组负责人张涛。
又帮第二组的顾铭找MQTT协议的适配资料。
第三组数据我发给年轻漂亮的女同志杨艳梨。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中午。
我正准备去食堂吃饭。
手机突然响了,是慕辰萃打来的。
“林译,来我办公室一趟。”
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几分急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