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一星期与三座“山丘” (第1/2页)
李总监的办公室门在身后关上,那句“三首达到甚至超越《沧海一声笑》水准的作品”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杰克(周默)的心头,也点燃了他眼中好胜的火苗。孙姐跟在他身边,脸色依旧有些发白,欲言又止。
“周默,半年三首……还是那种级别的……这……”孙姐的声音带着焦虑,“李总监这要求是不是太……”
“孙姐,”杰克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脸上非但没有惧色,反而露出一丝近乎顽皮的笑意,“你觉得,李总监是那种会提出完全不可能完成任务的人吗?”
孙姐一愣。
“他既然敢提,要么是相信我还有压箱底的东西,要么就是逼我拿出压箱底的东西。”杰克语气轻松,仿佛在谈论晚饭吃什么,“既然这样,我们不如……玩把大的。”
“玩把大的?”孙姐没明白。
“通告,按照我们之前商量的,能推的都推掉。这半年,我的核心任务就是创作。”杰克边走边说,语速不快,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但不是半年。给我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孙姐的声音陡然拔高,引得走廊里路过的员工侧目,“一个星期三首?!周默你疯了?!那可是要上《星河之声》的作品!不是儿戏!”
“是不是儿戏,一个星期后见分晓。”杰克按下电梯按钮,语气平静得可怕,“孙姐,麻烦你跟公司协调一下,从明天开始,未来七天,录音棚老王的时间,我包了。另外,我需要绝对的安静,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要来打扰我。”
孙姐看着杰克侧脸那坚毅的线条,和他眼中那种与年龄极度不符的沉稳与自信,所有劝阻的话都卡在了喉咙里。她忽然觉得,也许……也许这个一次次创造奇迹的年轻人,真的能做到?
“好……好吧。”孙姐深吸一口气,决定再赌一把,“我去安排!你这一个星期,就算天塌下来,我也给你顶着!”
……
接下来的七天,杰克仿佛从世界上消失了。
他切断了大部分对外联系,连苏瑾发来的关于戏曲片段整理进度的信息都只是简短回复“很好,继续,一周后详谈”。他把自己关在那间冰冷的公寓里,拉上所有的窗帘,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
食物靠小助理定时放在门口。他睡得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脑海深处,那个连接着地球文明宝库的“数据库”里。
李总监要三首“王炸”,要能奠定“国风音乐开创者”地位,甚至超越《沧海一声笑》的作品。《沧海一声笑》的豪迈与苍凉是黄霑式的侠客情怀,那么,接下来需要什么呢?
杰克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在华语乐坛,用最平实的语言,吟唱最深刻人生况味的音乐匠人——李宗盛。
李宗盛的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技的高音,有的只是对岁月、对感情、对生命细腻入微的观察和饱含哲理的提炼。那种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与慈悲,那种“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后劲,恰恰是杰克这个拥有五十多年灵魂的“老玩童”最能共鸣,也最能驾驭的。
而且,李宗盛作品中的“江湖”,是市井的江湖,是人生的江湖,与《沧海一声笑》的武侠江湖形成互补,能极大地丰富“周默”这个音乐人的层次感和深度。
第一首,他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丘》。
这首歌,简直就是为他此刻心境量身定做的。五十多岁穿越,二十岁皮囊,站在名利场的漩涡中心,回首来路,眺望前途,那种“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的荒谬感,“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的孤独感,以及最终“向着大海漂去”的释然与无奈……每一句歌词,都像刻在他的灵魂里。
他需要这首歌,来宣泄,来告白,来确认自己。
第二首,他选择了《给自己的歌》。这首歌里的情感浓度和自省深度,是另一种利器。“旧爱的誓言像极了一个巴掌,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这样的句子,放在任何时代、任何世界,都能精准击中人心。这首歌能展现“周默”情感世界的复杂面和创作上的犀利洞察力。
第三首,他斟酌良久,最终选择了《凡人歌》。相较于前两首的私人化叙事,《凡人歌》格局更大,视角更宏观。“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这种对普罗大众生存状态的慨叹与共情,具有更广泛的感染力,也能将“周默”的音乐提升到关注人本、具有普世价值的高度。
选定了目标,剩下的就是“搬运”和“转化”。杰克要做的,不是简单复刻,而是根据蓝星的音乐审美和语言习惯,进行微调,并思考如何用这具二十岁的嗓子,唱出那份岁月的厚重。
他反复聆听记忆中的原唱,揣摩李宗盛那略带沙哑、充满叙事感的唱腔,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更适合“周默”声线的表达。他试着哼唱,调整气息,寻找那种“说故事”的感觉,而不是一味追求技巧。
七天时间,在近乎闭关的状态下飞逝而过。
第八天早晨,杰克推开公寓门,走了出来。他脸上带着明显的倦容,眼中有血丝,但整个人的精气神却异常凝聚,仿佛一把经过千锤百炼、即将出鞘的利剑。
孙姐早已等在楼下,看到他出来,立刻迎了上去,紧张地问:“怎么样?”
杰克没说话,只是将一个存储卡递给她,嘴角勾起一个疲惫却自信的弧度:“送去给老王,让他用最快的速度做出小样。然后,约李总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