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 (第2/2页)
赵建国愣了一下,没想到林默口气这么大:“走出国门?你说得轻巧!国外的电视机品牌也不少,竞争多激烈……”
林默打断了他,指着那边被布盖着的电视机原型,抛出了一个让赵建国目瞪口呆的消息:
“赵主任,忘了跟您汇报。您上次来之后,我们研究所同步启动了电视机技术的预研。”
“现在,我可以明确告诉您,电视机的全套技术,我们已经完全攻克了!从电路设计到显像管驱动,所有关键技术难点均已解决,性能稳定可靠。”
“只要上级批准,给我们生产线改造的时间和必要的原材料,我们立刻就能组织生产!”
“什么?”赵建国猛地拔高了音调,眼睛瞪得像铜铃,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你说什么?这才半个月!你们……你们连电视机都搞出来了?这怎么可能?”
他感觉自己像是在听天方夜谭。
半个月前,林默还只是个想法,半个月后,他居然告诉自己技术已经完全攻克了?
这研发速度,简直比“红箭-1”还要恐怖!
这家伙到底是个什么怪物?
“技术储备,有备无患嘛。”林默笑了笑,没有过多解释,“现在,就等政策东风了。”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都,总装备部的一间会议室内,气氛同样凝重而激烈。
一场关于部分军工厂申请“军转民”试点,特别是关于红星机械厂申请生产电视机的专项讨论会,正在这里进行。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了十几位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烟雾缭绕,大部分人的脸上都写着“不赞同”三个字。
“胡闹!简直是胡闹!”一位负责传统军工生产管理的领导用力拍着桌子:
“红星厂是干什么的?是造‘红箭-1’火箭筒的!是搞HEX炸药的!这是多么重要的国防装备单位!现在居然要去生产电视机?”
“这不是不务正业吗?传出去像什么话!其他军工厂怎么看?都学着去搞副业,国防任务谁来完成?”
“我同意!军工厂就要有军工厂的样子!不能看着地方上搞活经济,就眼热,就忘了自己的根本职责!”
另一位干部附和道,“电视机?那是轻工部门的事情!我们不能开这个口子,否则队伍就不好带了!”
“技术力量分散怎么办?‘红箭-1’的产能还要不要保证?我听说他主动请缨申请加入研发微光夜视仪。”
“那个什么‘微光夜视仪’的研发还要不要继续?林默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了?”质疑声接连不断。
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意见。主持会议的李振华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手指在那份红星厂的申请报告上轻轻点着。
等到反对的声音稍微平息了一些,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没有去反驳那些大道理,只是用沉稳的声音,问了一个最简单,也最致命的问题:
“同志们,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军工厂确实应该以军为本。”他顿了顿,拿起一份财务简报,“但是,我现在只问大家一个问题:
“钱,怎么办?”
他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红星厂第二批‘红箭-1’订单的货款,我们已经拖欠了,并且最新一批的63改也没办法按时支付,不止红星厂,很多厂子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国家现在经济困难,军费紧张,这是客观事实。”
李振华的语气带着一丝沉重,“没有钱,工人工资发不出,原材料买不回来,连现有的军工生产都无法维持,谈何保证国防任务?谈何研发新技术?”
他指着报告:“红星厂申请生产电视机,不是为了享乐,不是为了搞副业,是为了自救!是为了在断奶的情况下,自己找饭吃,活下去!”
“只有活下去了,才能继续造‘红箭-1’,才能继续搞微光夜视仪!”
“他们最新的报告里说了,电视机技术已经攻克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有可能自己创造利润,自己养活自己,甚至——”
李部长加重了语气,“如果他们真有能力把电视机卖到国外,换来宝贵的外汇,那不仅解决了他们自己的生存问题,还能为国家做贡献!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为国分忧吗?”
他环视全场,那些刚才还慷慨陈词的反对者们,此刻都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是啊,大道理谁都会讲,可现实是冰冷的,没有资金注入,一切都是空谈。
李振华那句“钱怎么办?”像一根针,戳破了所有看似正确却脱离实际的争论。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最终,李振华部长沉声道:
“这件事,我看可以特事特办。同意红星机械厂,作为‘军转民、以民养军’的试点单位,先行尝试电视机的小批量生产和内销。”
“同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出口创汇的可能。我们要看的,是结果,是能不能解决实际困难,而不是死抱着条条框框不放!”
一锤定音!
当这个消息通过加密电话传到宁北,传到林默耳中时,他并没有表现出太过于激动,毕竟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慨道:
“还得要继续加快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