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进厂第一课! (第1/2页)
六月的宁北,阳光开始展现出北方的热辣,白杨树的叶子绿得发亮,知了在枝头不知疲倦地鸣叫着。
一列绿皮火车喷吐着白色的蒸汽,缓缓驶入宁北站,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最终稳稳当当的停在站台前。
车厢门打开,一股热浪混合着煤烟味扑面而来。
李卫国、赵志刚等二十一名京华大学的毕业生,提着大包小包,跟着林默和秦怀民走下了火车。
男生们穿着白衬衫或海魂衫,女生则是朴素的连衣裙或格子衫,脸上都沁着细密的汗珠,大家东张西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座新城市。
站台上没有隆重的锣鼓队,但一条醒目的红色横幅依然高高悬挂:“热烈欢迎京华大学优秀学子加入红星,共铸国防利器!”
横幅下,副厂长何建设、供销科长张援朝等厂领导早已等候多时,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身后还跟着几位厂里的工作人员。
“林厂!秦老!一路辛苦!欢迎同学们!”
何建设嗓门洪亮,率先迎上来握手,又忙着招呼学生们,“同学们,路上热坏了吧?快,车就在外面,咱们先回厂里安顿!”
张援朝也指挥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工人上前帮忙拿行李:“对对对,东西给我们!这大热天的,别累着咱们未来的专家!”
这实实在在的关怀,让学子们初到陌生之地的不安消散了不少。
“何厂长好!张科长好!”学生们纷纷礼貌地问候。
行李被迅速搬上了解放牌卡车,学生们则坐进了厂里那辆略显陈旧但擦得干净的中巴车。
车队驶出火车站,穿行在宁北市的街道上。
六月的宁北,天空湛蓝,街道两旁的白杨树投下斑驳的树影,城市确实不如京都繁华,楼房普遍不高,街上自行车汇成的洪流是主要的风景。
“看起来挺干净的,树也多。”化学系的陈雪擦了擦额角的汗,看着窗外的景色小声说。
“就是感觉比京都热不少。”一个男生用手扇着风。
赵志刚却兴奋地看着窗外掠过的工厂大门和墙上颇具时代特色的标语。
“多有劲儿!比京都那些老胡同带劲多了!”
李卫国则默默观察着街上的行人和店铺,没多说什么。
车队缓缓驶入红星厂区,相比于市区的相对宁静,厂区内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机器的轰鸣声从各个车间里传出,高耸的烟囱冒着黑烟,运输物料的叉车和卡车穿梭不息,工人们穿着工装汗流浃背,步伐匆匆......
厂区的广播喇叭正在播放着激昂的进行曲和表扬生产标兵的通知。
中巴车在一排红砖砌成的平房前停下,房前还种着几排向日葵,在阳光下开得正盛。
何建设介绍道:“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职工宿舍,条件简单,但我们都收拾好了,前后通风,夏天还算凉快!都有电风扇,刚装上的,保证好用。”
张援朝拿着名单开始分配:“两人一间,自由组合!屋里都配了蚊帐、凉席、暖水瓶和新的脸盆毛巾!食堂就在旁边,热水房也近!”
说着,大家走进宿舍。
房间确实简朴,水泥地,白灰墙,木质门窗,但打扫得干干净净。两张单人床铺着崭新的凉席,窗户大开,穿堂风吹过,带来一阵阵凉爽。
“嘿,这屋子挺凉快!比火车上舒服多了!”赵志刚把行李往床上一放,满意地说。
李卫国也点点头,摸了摸光滑的凉席:“挺好,该有的都有,挺实在的。”
安顿下来后,大家好奇地在厂区里散步。
他们看到了忙碌的63改步枪生产车间,看到了挂着“HEX高能炸药,严禁烟火”警示牌、有士兵站岗的特殊区域,也看到了为“红箭-1”火箭筒准备的新厂房工地,工人们正在顶着烈日紧张施工。
“有一说一,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
“林默学长说的没错,红星厂的确有发展的潜力。”
“没有骗我们!”
赵志刚看着眼前的景象说道:“到处都是工人们热火朝天干着。”
“是啊!”
“我可是听说今年很多军工厂都不太景气,国家负担不起这么多军工厂的支出,进行了军改民改造。”
“没想到咱们研究院下属的生产厂这么大,并且还在扩建当中。”
“咱们这一趟不算白来!”
有人开口附和道。
“走,再去逛逛。”
“顺便去街上买点生活用品之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