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来自校长的惊讶! (第2/2页)
与此同时,京华大学,男生宿舍楼1573,
下午没课,寝室里弥漫着一种毕业前夕特有的、混合着憧憬、焦虑和闲散的气息。
“哎,我说哥几个,这分配通知到底啥时候下来啊?等得人心焦。”王海翻了个身,叹了口气。他是京城本地人,家境不错,最希望能分回北京的某个研究所或者部委。
“急什么,该来的总会来。反正咱们这专业,肯定是去对口单位,无非是地方好坏、单位大小的区别。”李卫国头也不抬,他是技术痴,对分配地点不太在意,只希望能有个让他捣鼓设备的地方。
张建兵合上书,推了推眼镜:“我听说今年航天部二十三所名额不少,就是远了点。电子工业部的几个厂也在要人。”
“希望能分个好单位吧。”他来自农村,是全家人的希望,盼着能有个稳定的铁饭碗。
“我觉得去哪儿都行!只要能让咱们学的东西派上用场,为国家做贡献就行!说不定还能分到边疆,保卫祖国呢!”赵志刚乐呵呵的说道。
这是1979年的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系于那一纸分配通知。
个人选择的空间很小,更多的是等待和接受。
就在这时,寝室门被推开,班长探进头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疑惑:
“哎,通知个事儿!系里刚通知,让咱们无线电系、化学系、机械系相关专业毕业班的同学,一会儿四点钟去大礼堂集合!”
“去大礼堂?干嘛?听报告?”王海懒洋洋地问。
“不是一般报告!”班长压低了声音,带着神秘感:
“说是……有个什么‘红星军工技术研究所’来招人,搞什么‘双向选择’!”
“好像是咱们可以自愿报名。”
“啥?双向选择?”
“不是等分配吗?还能自己去选?”
“红星研究所?没听说过啊?在哪儿?”
“军工技术?听起来挺厉害的……”
听着这话,寝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这个消息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工作还能自己“选”?这太新鲜了!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要是他们看上了,就不用等国家分配了?直接就去?”李卫国来了兴趣,放下了手中的螺丝刀,有些好奇的问道。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反正让去听宣讲,辅导员特地说的。”班长挠挠头。
张建兵有些犹豫:“这……靠谱吗?万一是那种偏远地区的小单位怎么办?能比得上国家统一分配的好吗?”
赵志刚却跃跃欲试:“去看看呗!多一个机会!‘军工技术’这四个字就够吸引人了!说不定是搞什么高精尖项目呢!”
王海也从床上坐了起来,心思活络开了:
“要是单位真不错,能自己争取一下,总比被动等着强。万一能留北京呢?”
“走走走,一起去看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对,听听他们怎么说!”
“说不定是个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