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大的功劳 (第1/2页)
说完,赵主任将所有实验数据打包以及仅有的一只改进63式实验枪支直接带走。
留下了一句话:
“继续生产63改进式。”
“如果不出意外,红星厂应该立了个天大的大功劳!”
看着军绿色吉普急匆匆离开的掀起的尘土,何建设摸了摸脑袋,有些不明所以。
不知道赵主任这么着急干什么去。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厂子应该是可以存活下来了。
别的不说,就冲着赵主任那兴奋乐呵的劲,也知道绝对没问题,
“马上按照赵主任的意思办。”
“做保密处理。”
“所有数据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泄露,告诉手底下的工人们要注意。”
这时,林默开口向生产科长马卫国说道。
“明白,厂长,我马上就让保卫科行动起来。”
马为国铿锵有力的回道。
看着厂子存活下来,他一个接近50岁的大老爷们,也不禁喜形于色起来。
高兴的直哼小曲。
至于这会赵主任去干嘛了,林默猜得出来。
十有八九是向上级汇报了。
再过两个月,南方战争爆发,目前边境局势应该有了一部分的前兆苗头。
根据前世的记忆,在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军工装备部门就已经开始为战争准备。
由于敌国采用的稳定性极高,火力极强的ak47作为主战武器。
而目前国内并没有对标的武器,唯一的63式还成为了烂枪,只有56和56半自动步枪,在火力上有较大的悬殊。
所以这一会儿,一款稳定性好火力高的自动武器成了装备部门的头等大事。
这也是刚刚赵主任嘴里说的大功劳了。
“大家熬了一晚上了,先休息休息,其他的明天再说。”
“不用担心厂子的问题,一切等赵主任的消息。”
看着大家疲惫,眼睛甚至有些发红林默开道。
由于在63改项目大获成功,林默在厂子里的影响力也潜移默化地提升起来。
说完,大家一一散去。
林默也径直返回办公室。
刚刚过来不到一天,就开始通宵干活,让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候通宵奋斗的科研。
“红星厂的未来发展方向……”
办公室里,林默提笔写下,开始规划后续红星厂的发展方向。
重活一世,自然是要弥补所有的遗憾。
自己的脑袋里几十年的科技知识,将会成为国家强有力的支撑。
“简单立个小目标,五年赶上欧美,十年登顶全球!”
林默心中默默想到。
这要是放在以前,肯定是不可能,目前国内的经济产值与国外欧美国家差距10多倍甚至上百倍,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追上的,前世一直到2025年才算登顶。
不过这一世,有了他,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有未来科技还在启蒙发展中,正所谓一步先,步步先。
他林默抓住的就是这个时机。
唰唰唰,安静的办公室里,只剩下林默的写字声。
…………
京都,国防部大楼,某机密会议室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沉重得如同铅块,深色的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穿着绿色军装或中山装的高级将领和干部们。
每个人的脸上都凝着一层寒霜,墙上的巨幅边境地图,数个箭头刺眼的指向南方。
主持会议的是一位肩扛星星、神色不怒自威的老者——总参的副总长。
他敲了敲桌子,声音低沉:“情况,大家都清楚了。南边那个小朋友,现在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这段时间的动作越大越大,明显有挑衅,开始明目张胆的跨过边线了。”
“首长指示,要做好万全准备,不动则已,一动则雷霆一击,打就要把他打疼!打怕!打出几十年的和平!”
他目光如电,扫过全场:“各部队调动、后勤保障、情报支撑.......都在按计划进行。”
“现在,我最关心的是,一线部队的装备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支撑我们打一场硬仗、恶仗?”
说完,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一位同样肩扛星星、但眉头紧锁、面容憔悴的将领身上——总后勤部装备发展部的李振华。
他主管全军轻武器装备的采购、调配和现状评估。
李振华深吸一口气,翻开面前的笔记本,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难以掩饰的焦虑:
“首长,各位同志。目前,一线部队的轻武器配备,情况…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我們当前战备最大的短板之一!”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只有他沉重的声音在回荡。
“主要问题集中在自动火力上。”李振华语速加快,报出的每一个数据都像一记重锤,“我军步兵班的核心自动武器,还是56式冲锋枪和56式班用机枪。但问题很突出:”
“第一,数量严重不足!每个步兵班,理论上配发2支56冲,一挺56班机。”
“但实际上,很多部队达不到这个标准!很多战士手里拿的还是56式半自动步枪!在强调火力压制和近距离遭遇战的丛林山地环境下,半自动火力先天吃亏!”
“第二,可靠性存疑!”李振华的语气愈发沉重,“尤其是56冲,基于AK设计虽好,但我们的生产工艺和材料有差距。”
“南疆气候潮湿多雨,枪械极易生锈,导气装置、活塞环容易积碳卡滞。战士们反映,必须像伺候祖宗一样天天擦,否则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连续射击后枪管过热,精度下降极快!”
“第三,那批63式自动步枪…”
李振华提到这个,脸上几乎闪过一抹痛心:
“本意是好的,步冲合一,但设计缺陷和生产质量问题太多!精度差、故障率高得像得了痨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