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征服全场 (第1/2页)
随着话音落下,车间里气氛陡然紧张。
学徒们负责照看炉火,添加燃料。王铁柱像一尊铁塔般守在盐浴炉旁,眯着眼,透过观察孔死死盯着熔盐的颜色,不时低声吼着:
“加一点风!…停!…稳住了!”
林默则站在高温炉前,一手握着那个简陋的测温仪,另一手随时准备调节风门。
“时间到!出炉!”林默低喝一声。
王铁柱用长钳夹起那根烧得通红的枪管,动作迅捷而稳定,迅速转移至等温硝盐槽中。
“嗤————”一声长长的淬火声响起,一股白烟弥漫开来,带着特殊的硝石味道。
5分钟…10分钟…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那根浸泡在硝盐中的枪管。
最后,当枪管被取出,放入回火炉后,第一阶段的战斗才算暂告段落。整个过程持续了近六个小时。当三根枪管全部处理完毕,已经入夜,来到晚上十点。
冷却后的枪管被固定在简陋的布氏硬度计上。林默亲自操作。压头在光滑的枪管外壁留下压痕。
“HB468…HB472…HB470…”林默报出数据,快速换算,“相当于HRC49左右。均匀性很好!在要求范围内!”
王铁柱拿起一根处理好的枪管,用手指仔细抚摸,又用锉刀轻轻在不起眼处蹭了一下,感受那那种“硬而不脆”的独特质感,眼中精光爆闪:“好家伙!这‘口劲’!老子打了半辈子铁,没摸过这么匀称又透着力道的钢口!”
仅仅是硬度检验,已经让老师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林默不是瞎说,他有一套真本事!
说不定这一次真的能拿下军部订单,挽救厂子。
王铁柱眼神突然火热起来。
“林厂子,这是不是就好了?”这时,一个学徒李清问道。
“还早呢。”林默摇摇头:“但也算是完成一半了。”
“时候不早了,先去吃点东西,食堂的饭菜早就给咱们准备好了。”林默大手一挥,招呼着忙碌的众人。
然后看向王铁柱以及其他几位老师傅,问道:“王师傅,你们还能撑住吗?”
“不行就休息一会,明天早上再来。”
“休息什么,我身子骨好着呢,想当年为了赶产能,可是30多个小时没睡过,这点都是小意思。”
王铁柱大手一挥,毫不在意的说道。
这会他正在兴奋头,哪里肯离开?他要亲眼看着最后出结果!
其他老师傅也是如此。
十一点半,饭后,大家神采奕奕的在车间集合。
“林厂长,接下来咱们怎么做?”有学徒问道。
林默没有马上回答,将目光投向了面前刚刚从库房旧枪上拆解下来的、布满油污和轻微锈迹的63式导气装置——导气箍、活塞、活塞筒。它们的设计几乎完全照搬AK的长行程活塞,但在加工精度和细节调整上显得粗糙。
“王师傅,麻烦把这几件东西,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一套什锦锉,还有那盒最细的金相砂纸都拿过来。”林默挽起袖子。
王铁柱立刻照办,他现在对这位年轻厂长的指令几乎不再怀疑,更多的是好奇与期待。一直在处理后勤的何建设副厂长也闻讯凑了过来,嘴上没说什么,但眼神里透露着些许火热代表此时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林默用一根细针规小心地探入,测量了原版导气孔的直径。
“导气孔直径3.2毫米。”他报出数据,并在草纸上记录下来,“但孔边缘有毛刺,内部有微小的加工螺纹痕迹,这会严重影响燃气流场的稳定性。”
接着,他测量活塞与活塞筒的配合间隙。
“间隙0.15毫米,”
“偏大了。”
最后,林默仔细检查了导气箍内气体流道的转角和活塞头部的形状。
“这里的转角太生硬,燃气在这里会产生涡流和能量损失。活塞头部是简单的平面,燃气冲击效率不高,且容易积碳。”
分析完毕,林默抬起头,看向围拢过来的工人们,开始像教授一样讲解,手中的粉笔在铁板上画着示意图:
一方面是和大家说明白,让他们知道在做什么,另一方面也是想着给厂子培养一些人才,后续他的计划能用的到。
“同志们,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导气系统就像是枪的‘肺’。它负责汲取火药燃气的能量,推动自动机完成抽壳、抛壳、上膛这一系列动作。原来的‘肺’,有哮喘,呼吸不均,还带着杂音,这是导致63式成为烂枪的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