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基建种田,爹,咱们先定个小目标! 第三十九章:天工苑扩编 (第2/2页)
“你,对,就是你,”鲁午指着一个手掌布满老茧、眼神专注的中年木匠,“说说看,榫卯结构,何种最为坚固耐久?”
那木匠不慌不忙,答道:“回老师傅,当以‘龙凤榫’穿‘楔钉榫’为最,然需极精之技。寻常则以‘燕尾榫’辅以鱼鳔胶,亦可保数十年不松。”
鲁午微微颔首。
另一边,墨非拿起一个工匠自己带来的、做了些许改进的弓弩扳机模型,问道:“此物为何如此设计?与你平日所用有何不同?”
那年轻工匠有些紧张,但说到自己的改动,眼睛发亮:“回……回先生,寻常扳机力大,易晃动。小人加了这个小铜片,能卡得更稳,击发时更准……”
墨非仔细看了看,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经过一番筛选,最终有三十余名工匠被留了下来,涵盖了木、金、陶、皮等多个工种,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有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天工苑的技术队伍,瞬间壮大了数倍!
接下来,便是整合与规划。赢昊召集鲁午、墨非、青禾(负责物资登记和管理)、黑石(负责安保和纪律)开了个小会。
“鲁师傅,工匠管理和日常生产,就拜托您了。”赢昊首先定下基调,“按照我们之前商议的,将苑内划分为几个区域:造纸坊、水泥研制坊、工具改良坊,还有新设的‘通用加工区’。各坊由您指定得力人手负责,定下基本规程。”
“墨非,你主要负责水泥工艺的持续改进和新器械的研发。新来的工匠中,有几个对机械感兴趣的,都划归你调遣。水力研磨、鼓风增效,这些项目要抓紧。”
“青禾,人员名册、物料进出、每日工量记录,务必清晰。以后领用物料,直接按规程向少府申领即可。”
“黑石,苑内人员增多,安全与秩序更为重要。划定禁区,无关人等不得靠近水泥核心工坊和我的书房。每日巡查不能松懈。”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原本略显松散的天工苑,开始向一个正规化、制度化的研发机构转变。
新的工匠们很快投入到忙碌之中。清理新划拨的场地,按照规划搭建新的工棚,熟悉已有的造纸流程,在鲁午和墨非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理解并参与水泥的进一步试验……天工苑内,人声、敲打声、研讨声,比以前更加鼎沸,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赢昊行走在扩大了一倍有余的天工苑内,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内心OS:“总算有点正规军的样子了!有了这些人手和资源,很多想法就可以更快落地了。不过人多了,管理难度也大了,得盯紧点,别出乱子,也别让不该进来的人混进来。”
他也注意到,章邯派来的这些工匠,虽然大多朴实肯干,但其中也难免有几双眼睛,似乎总是在不经意地观察着一切,尤其是水泥工坊的方向。他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他只需要确保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掌握在自己和鲁午、墨非等核心成员手中即可。
天工苑的正式扩编,标志着它不再是一个皇子弄臣的玩闹之地,而是真正开始融入大秦帝国的肌体,即将为其输送新的血液与力量。而由此带来的关注、机遇与挑战,也将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