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基建种田,爹,咱们先定个小目标! 第三十一章:墨非投效 (第1/2页)
水泥的研发进度陷入了僵局,那冒烟的低效窑炉和一堆堆半生不熟的烧结块,像一块块巨石压在赢昊心头。天工苑内,因造纸成功而提升的士气,再次被挫败感所笼罩。就连炒菜的香气,似乎也驱不散因技术瓶颈所带来的沉闷。
就在赢昊对着窑炉苦思冥想,几乎要怀疑人生之际,转机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降临。
这日,赢昊正与鲁午蹲在窑炉旁,比划着讨论是否能用泥巴加厚炉壁来保温,守门的内侍前来通报:“公子,苑外有一年轻人求见,自称墨非,言慕公子之名,特来投效。”
“墨非?”赢昊愣了一下,随即想起之前章邯送来的人员名单中那个备注“擅机关巧器”的名字。他当时并未特意召见,没想到对方竟主动找上门来了。“快请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着粗布短褐、年纪约莫十七八岁、身形精干、眼神明亮的年轻人,背着一个不小的行囊,大步走了进来。他步履轻快,目光扫过苑内景象,尤其在那些造纸工具和冒烟的窑炉上停留片刻,非但没有嫌弃此地的杂乱,反而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草民墨非,拜见昊公子!”年轻人声音清朗,行礼动作干脆利落,带着一股江湖儿女特有的爽利劲儿。
“不必多礼。”赢昊打量着他,好奇地问,“你便是墨非?名单上说你擅机关巧器?”
“正是!”墨非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草民祖上曾习墨家之术,于机关、器械略有涉猎。听闻公子在此创设天工苑,不拘一格,研习利国利民之新物,心中向往,故冒昧前来,愿效犬马之劳!”他直言不讳地表明了自己墨家背景和来意。
墨家!赢昊心中一动。这可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科技流派之一!虽然秦朝时墨家已不像战国时那般显赫,但其重视实用技术、擅长守城器械和机关巧器的传统犹在。这简直就是打瞌睡送来了枕头!
“好!好!我天工苑正需要阁下这样的人才!”赢昊大喜,也顾不上客套,直接指着那还在冒烟的窑炉问道,“墨兄弟来得正好,你且看我这窑炉,欲求高温而不得,可有良策?”
墨非走到窑炉边,仔细观察了一下结构,又看了看使用的木柴和那简陋的进气口,伸手感受了一下烟气的温度,眉头微蹙:“公子,此炉结构松散,柴火热量不聚,更兼鼓风不力,烟气带走大量热力,故温度难升。”
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一句话就点出了要害!赢昊眼睛一亮:“鼓风不力?现有的皮橐(皮囊风箱)我已然发觉其效率低下,墨兄弟可有改进之法?”
墨非自信地笑了笑,放下行囊,从里面取出几卷皮纸草图和一些小巧的木制模型:“公子请看,此为草民闲暇时琢磨的几种鼓风装置。皮橐之力,在于往复挤压,然其气路单一,风力断续。草民设想,或可制作多囊并联之橐,以连杆机关驱动,使其交替鼓风,则风力更绵长均匀。又或,可仿水车、风车之理,制作以人力或畜力持续转动之扇叶,风力或可更强。”
他一边说,一边摆弄着模型,讲解着其中的机械原理。赢昊虽然对具体结构不甚了解,但“多囊并联”、“持续鼓风”这些概念,让他仿佛看到了希望!这正是提高燃烧效率的关键!
“妙啊!”赢昊兴奋地拍手,“就依墨兄弟之法,我们尽快试制这改进的鼓风设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