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织网人 (第2/2页)
她依靠荒野求生技能,躲避主要道路,用最原始的方式向东北方向前进。她偷过食物,搭过便车(冒着巨大风险),在废弃房屋中过夜。每一次警笛声都让她心脏骤停,每一个摄像头都像是追捕者的眼睛。
支撑她的,是海姆达尔最后的信任,是找到最后一丝希望的信念。
--斯德哥尔摩的暗线--
数周后,疲惫不堪、几乎脱形的艾莉卡终于潜回了斯德哥尔摩。城市依旧美丽,但她能感觉到空气中无形的紧张。巡逻的警察增加了,网络监控显然变得更加严密。
根据零星的线索和“逻辑幽灵”鼎盛时期的活动区域传说,她将目标缩小到了城市旧区一片错综复杂的、布满老式公寓和地下设施的街区。
她像幽灵一样穿梭在街道中,最终,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老旧公寓楼地下室入口,看到了一个模糊的、几乎被风雨侵蚀殆尽的涂鸦标志——那正是“逻辑幽灵”许多年前用过的抽象猫头鹰符号(密涅瓦的象征)的变体。
门是厚重的老式金属门,没有任何电子锁,只有一个看起来像是装饰品的、极古老的物理对讲机。
艾莉卡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通话键。她没有说话,而是用指关节,以一种非常特定的、代表“紧急求援”和“逻辑幽灵”旧日识别信号的节奏,敲击了话筒。
几秒钟的死寂后,对讲机里传来一个冷静、清晰、听不出年龄的女声,说的却不是英语或瑞典语,而是一句拉丁语:“Quises?Quidvis?”(你是谁?你想要什么?)
艾莉卡的心脏狂跳起来。她用生硬的、记忆中的拉丁语回应:“Amicus.ADeomissus.”(朋友。被神派来的。)——这里的“神”(Deus),她指的是海姆达尔。
又是一段沉默。然后,伴随着一阵沉重的机械解锁声,金属门缓缓向内打开,露出一条向下的、灯光昏暗的狭窄通道。
门后站着的,是一位身穿简单灰色工装、头发灰白、眼神锐利如鹰隼的中年女性。她手中没有任何武器,但她的姿态和眼神本身就像是一把出鞘的刀。
“我是莉娜·维克斯特伦,”她语气淡然,目光审视着艾莉卡,“很久没人叫过那个名字了。进来吧,‘朋友’。告诉我,是哪位‘神’派你来的,又所为何事。”
艾莉卡知道,她找到了。“织网人”是唯一的希望。
她步入了通道,厚重的门在她身后缓缓关闭,将外界的追捕与喧嚣彻底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