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前所未有的物理发现! (第1/2页)
“上散热器!”
“散热器的效果不好,还会让空气流动,会影响结果……”
“柔片罩住了,先试一下!”
“……”
“还是温度问题,要不直接吹?恒定保持室温,没设备啊……”
“直接吹,再试试!”
“……”
“就非要保持室温吗?或者可以再降低,比如说零度?用干冰,或者用液氮?”
“液氮温度会不会太低了?”
“没验证过低温环境,可以试一下。”
“常规来说,低温下导电性能更好,去二楼找液氮……”
“……”
朱炳坤、薛坤以及张明浩,一直忙碌于实验工作。
他们用散热器、散热材料,甚至拿起风扇直接吹,但发现没有任何效果后,干脆决定采用稳定低温手段——
液氮!
液氮的温度低于-196摄氏度,使用液氮导体进行冷却,就可以让导体温度保持在-196摄氏度左右。
这是实验室常用的手段。
用液氮对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进行冷却,也不是直接能用的,设计相对要麻烦很多
首先要把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置于容器或封闭管道之中,增加了容器或者封闭管道,其他部分也要进行调整。
液氮处在常温下会挥发,就要控制往管道或容器中持续注入。
实验设计,就用了半个小时。
在敲定了方案以后,他们一起用了三个小时,才做完实验准备工作,就连高精度流动性测定仪都回了个平台。
下一步,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这次薛坤留在了实验间,他是要手动控制液氮的注入,把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的温度,一直保持在-196摄氏度。
朱炳坤和张明浩出了实验间,他们还在隔着玻璃房观看。
实验间内,薛坤朝玻璃窗招了下手。
朱炳坤收到信号点了下头,随后凝重的说道,“开始吧!”
张明浩控制着接通电源。
朱炳坤依旧是负责高精度流动性测定仪,测定仪打开以后,他们一起盯着设备小屏幕上的数值。
“0、1、0、1……”
“0、1……”
过了大概十几秒,测定仪数值猛地调到了‘27’点。
“27……”
“35、43、39、32、24……”
薛坤屏住呼吸,继续专心控制着液氮注入速度。
朱炳坤则激动道,“液氮温度下也可以,而且比上次还高!”
“最高43!”
张明浩很用力的点头。
实验到此,已经有了新发现,但实验并没有结束。
他们想看的不止是波动数值,还想看持续实验是否还会有下一次波动。
实验继续!
薛坤对温度进行稳定控制。
朱炳坤和张明浩则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测定仪小屏幕上的数值。
20秒。
30秒。
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仿佛能牵动人心,计时跨过了32秒……
数值再次出现波动!
“0、1、0、29、37、45、31、14、1、0……”
“呼——!”
朱炳坤大呼了一口气,两只眼睛瞪得圆圆的,脸色通红。
过不多时,他指着测定仪屏幕方向,猛地一喊,“有了、有了!”
“有了!”
张明浩用力一挥胳膊,表情狰狞,话音仿佛从嘴里挤出来,“45!”
“比上次还高!”
“再等等!”
薛坤也注意到了。
他的心里有着同样的激动,但只能暂时压抑着,继续控制液氮的稳定注入。
实验继续!
51秒。
“0、1、0……”
52秒。
“30、42、44……”
53秒。
“19、7、0、1……”
第三次了!
朱炳坤仿佛忘记了激动,他盯着一张狰狞而通红的脸,继续死死盯着测定仪屏幕上跳动的数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