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人会说谎,但资本不会! (第1/2页)
“他是真想卖!”
李嘉鑫愣了片刻,他盯着张明浩看,确定对方不是在开玩笑,心里还是感觉怪怪的。
正常情况,都是直接拒绝啊!
合作研发肯定是最好的,个人来说,和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就能拿到大笔经费。
虽然大部分经费都要投入到研究中,但个人也能拿到不少钱,经费中有一部分就是用于支付劳动费,项目负责人也可以给自己发奖金。
而且,合作研发的模式不固定,一切都是可以谈的。
另外,成果也很重要。
研究有成果,个人就会变得更有名气、有权威,对未来发展非常有利。
买断……
“对啊!”
李嘉鑫忽然明白过来,“对方只是个博士生。”
“一方面是不懂,另外,可能对他来说,钱更重要。”
李嘉鑫思索着看了眼薛坤,还给了一个特殊的眼神,意思就是‘可不是我们欺负人,是你的博士生真想卖’。
他犹豫了下,开了价,“五十万!”
张明浩直接站了起来,转身就要走,“你们只是想白白拿走研究方法吧?”
五十万?
器件和衬底关联的研究对半导体公司有多重要!
五十万,连系统升级的钱都凑不到,还不如把研究捏在自己手里。
杜诚赶紧过去拉住张明浩。
等重新坐下来以后,李嘉鑫和王长江商议几句,又开了个价,“一百万!”
张明浩凝着眉头,认真道,“你们应该很清楚模型的重要性。”
“我昨天已经说过了,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填充,模型就能继续完善。”
“只是现在范围性的计算,已经能很有意义,进一步缩小参数范围,甚至可以用来计算尖端半导体器件所需要的衬底。”
“你们会省下多少时间?研发上少投入多少经费?”
“十倍?百倍?”
李嘉鑫也清楚张明浩说的是对的,他和王长江、杜诚又商议了一下。
王长江开了加,“一百三十万!”
“还是少。”
张明浩拒绝的很果断,“你们研发基地顶尖的研究员,一年薪资都不止这个数。”
“那不一样!”
杜诚立刻争辩道,“这个模型是否能完善以及能完善到什么程度,都是不确定性的。”
“而且后续也需要大量投入,难度高、投入也高。”
张明浩道,“你们是买断研究方法,方法都给你们了,我也不能再继续研究,对吧?”
他叹了口气,哀声道,“我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个好的想法了……”
一句话叹息,让其他人都深有同感。
做科研工作的人,都清楚好的想法有多么难得。
那些国际学术大奖的得主,大多一辈子就完成一个大研究,后续则变得平平淡淡,什么可谈的成果了。
薛坤、朱炳坤外加陈帅,三个人的眼神都变得不友好。
李嘉鑫打了个冷颤,不得不继续加码,“一百五十万……”
“两百万!”
张明浩直接开价了。
“两百万太高了。”王长江说着都有些着急,“一个研究方法,我们自己也可能想出来……”
“真的吗?”
张明浩嗤笑一声,“那么简单能想出来,你们也不会来买研究方法了吧。”
那是当然的。
在对模型进行验证以后,他们就组织人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但根本找不到模型和实验数据的关联。
关联都找不到,更别说想研究方法了。
接下来,双方就开始了拉锯战,就像是菜市场砍价一样,你一句我一句,唇枪舌战的砍着价。
三个中年人,对一个年轻人,但年轻人完全不落下风。
其他人只能静静地看着,连一句嘴都插不上。
最终,价格被定在185万上。
“成交!”
李嘉鑫轻呼一口气,他对于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昨天说要买模型的研究方法,也谈了一下出价问题,石耀坤说‘200万以下’可以直接决定。
185万,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
张明浩也感到很满意,185万,税后也有一百万以上了。
系统升级的财富需求直接达标。
而且,对方拿到了研究方法,就真的能研究出来吗?
这可不是他坑人!
研究方法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对方的研发能力有限,有方法做不了就只能怪自己了吧!
……
李嘉鑫三人走了。
买断价钱谈好,也不是当即就进行交易。
后续对方会派专门的团队过来,要签订转让合同、协议之类。
其他人还没走。
他们围着张明浩问来问去,尤其是薛坤,更是有种怅然若失之感,“研究方法,就这样卖了?”
“你真想好了?”
“现在还可以变卦,反正没签合同,只是口头上达成协议……”
他还是觉得太可惜了。
就像是张明浩说的,可能一辈子就一个好的想法了。
朱炳坤、陈帅,甚至是周奇也都觉得很可惜。
周奇的想法不同,他是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有合作项目当然是最好的。
换做是个人角度……
“185万啊!换成是我,我也卖!”周奇心里酸酸的。
他一个月就能拿到七千块,到年底外加奖金都不够十万。
对方卖了个研究方法,拿到了自己二十年的收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