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印度1991,从娶富婆开始 > 第二十九章 一鲸落,万物生

第二十九章 一鲸落,万物生

第二十九章 一鲸落,万物生 (第1/2页)

看着报纸上的标题,拉维嘴角不由绽出些许弧度。
  
  指尖划过粗糙的纸页,他将报道中关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动向、经济困境等信息快速梳理整合,心中已有了清晰的时间线。
  
  “按照这趋势,九月十八号起,各共和国就会陆续宣布独立,到年底,苏联就彻底成历史了……”拉维低声呢喃,眼底闪过对历史洪流的感慨。
  
  1991年的地球上,所有大事件,都比不上苏联解体更令人铭记。
  
  这样一个曾经让整个西方世界颤抖的红色巨人,就那样近乎草率地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
  
  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拉维之所以记得苏联解体的年份,甚至是具体的标志性政变日期,是因为那日期真的很特别。
  
  八月十九日,俗称八一九政变。
  
  和华夏人铭记的九一八国耻日,正好数字反过来。
  
  当初拉维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时候,印象就十分深刻。
  
  在得知自己重生到了1991年之后,拉维第一想到的就是苏联解体。
  
  当然了,他如此关注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悼念这个强大的共和国。
  
  而是为了捡便宜。
  
  苏联老大哥去世,那遗产可以说是超级丰厚了。
  
  一鲸落,万物生。
  
  靠着苏联的解体,欧美资本大鳄、国际资源寡头乃至一些胆大包天的冒险家,都赚得盆满钵满,完成了原始积累。
  
  而拉维,虽然他知道自己目前还只是个小卡拉米,但他也想在这笔惊天遗产上分一杯羹。
  
  说不定,苏联老大哥的鲸落,就能让他这条小杂鱼,一下子跃升为鲨鱼呢?
  
  总之,人不能没有梦想。
  
  他想试试。
  
  之前,潘迪特问他为什么想生产香皂。
  
  拉维说的那个神庙阿育吠陀赐福圣品的体系网络,确实是一个原因。
  
  偏偏苏联各共和国因为之前美苏冷战的原因,几乎没有美元外汇储备,在遭到西方经济封锁和技术禁运的情况下,他们根本无法从国际市场正常购买这些物资。
  
  这就导致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用坦克、装甲车当废铁卖,换取食品、药品和服装等基本生存物资的地步。
  
  这些急缺的日用品里面,就包括居民每天都要用的肥皂。
  
  历史上,就有人靠着敏锐的嗅觉,组织肥皂、罐头等轻工产品走私到远东和中亚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换回飞机、钢材、甚至军工技术,一夜暴富,成为后来的金融工业寡头。
  
  拉维打的其实就是这个主意。
  
  等年底苏联彻底解体,各个新独立的国家急缺肥皂等日常洗化用品的时候,他用这段时间囤积的海量阿育吠陀香皂,去换取苏联库存的各种“好东西”——从钢材、水泥、化肥、到机床、甚至是一些“特殊”的工业技术和设备。
  
  这些败家子们到时候为了生存,可是什么都舍得卖,连航母都舍得拆了卖废铁,这里头的利润空间和操作可能性可太大了。
  
  其实也并非这些人太败家,实在也是无奈。
  
  毕竟像航母、大型军工厂这样的国之重器,维护保养费用是天价,对于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新政府来说,它们不仅是负担,更是烫手山芋,他们不卖,只能放在那落灰生锈,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才会挥泪大甩卖,换取急需的现金和物资。
  
  拉维甚至都在想,如果他运气够好,真的换回来一艘航母,他这个现在已经有了罗摩圣子称号的婆罗门祭司,会不会直接封神。
  
  毕竟在1991年这个尴尬的时间段,印度面临的国际形势可算不上好,要是有第二艘航母坐镇,无论是民族信心还是国际地位,那都会直线上升。
  
  是的,印度这时候已经有一艘航母了。
  
  不过那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遗产。
  
  这艘航母叫做“维克兰特”号,其前身为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尊严”级轻型航母“大力神”号。1943年开工的“大力神”号因二战结束停工,后来被印度以极低的价格从英国手里购买,随后进行了大规模改装。
  
  1961年,这艘航母被纳入印度海军,命名为“维克兰特”,意为“彻底击败胆敢同我作战之人”。
  
  这艘航母使得印度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就是靠“维克兰特”号这艘航母为战争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现在已经是1991年了,这艘航母已服役30年,舰体老化、设备频发故障,几乎丧失实战能力,仅作为“象征性存在”停靠港口。
  
  大概再过几年,这艘“老太爷”就会彻底退役。
  
  印度现在急需一艘能镇得住场子的航母。
  
  所以拉维才会觉得有搞头。
  
  当然了,这只是他的粗略构想。
  
  饭咬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能不能成,还要看运气。
  
  副驾驶上,马尔霍特拉有些好奇地瞥了一眼拉维手中的国际新闻版块,不明白女婿为什么对国际形势如此感兴趣。
  
  正常情况下,像他们这些“乡下人”,很少会去关注这些。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这位婆罗门女婿绝非池中之物,不能以常理度之。
  
  因此他虽然心中疑惑,却识趣地一句话也没多问,直到拉维抬起头,合上报纸,脸上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感慨与野心的神情时,他才酝酿了一下语言,微微侧过头,小心翼翼地换了个话题:“拉维少爷,阿努什卡有没有给您和府上带来什么烦恼?那孩子年纪小,若有不懂事的地方,您尽管说,我会让她母亲好好教导她的。”
  
  “嗯?”拉维看向马尔霍特拉,不禁摇头一笑,“没有,阿努什卡表现的很好,他和我父母也相处的不错。”
  
  “那就好,那就好!”马尔霍特拉闻言,脸上立刻绽开由衷的笑容,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连声说道。女儿能得到婆罗门夫家的认可,比他做成一大笔生意还让他高兴。
  
  “拉维少爷,我听镇上的人说,您打算把郊外那座纺织工坊尽快办起来,给那些中东回来的难民一份糊口的工作?”马尔霍特拉继续试探着问,这是他今天陪同的主要目的。
  
  “对,”拉维点点头,“不过具体生产什么东西,还要等会儿看过工厂的实际情况后再做最终决定。”
  
  “这……”马尔霍特拉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些许为难之色,最终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是这样的,拉维少爷,那座工坊虽然占地面积不小,环境位置也很不错,但……但年代有些实在太久远了,是英国佬时期留下的老建筑。也正因为这一点,县政府规划部门一直卡着我,不给我批新的经营许可证和改造许可,怕我破坏了‘历史风貌’……”
  
  “无妨。”拉维淡淡一笑道。
  
  经营许可证?马尔霍特拉办不下来,很正常,那些官僚的作风他再清楚不过。但他怀里已经揣着库马尔特批的那张“小型工坊经营许可证”,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
  
  至于年代久远,厂房老旧?更无所谓了。
  
  那些一无所有的难民们,难道还会在乎工作环境是维多利亚风格还是现代风格吗?能有片瓦遮头,有份工作换来口粮,他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见拉维如此气定神闲,马尔霍特拉心里虽然嘀咕,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这位女婿总能创造出人意料的事情。
  
  很快,管家拉朱将车开到了离巴塞尔镇大约十几公里外的工厂。
  
  这座工厂正好处在巴塞尔镇通往阿杰梅尔县的公路旁,位置确实相当不错,交通便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