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仙境为证,帝心为凭! (第1/2页)
周瑾瑜和孟初琬只觉得神魂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猛地扯出躯壳,在扭曲旋转中颠倒了乾坤。
那感觉,比周瑾瑜当年战场上身中数箭、濒死之际还要来得恍惚。
当脚下终于传来踏实的触感,那股令人作呕的眩晕感潮水般退去时,他猛地睁开了眼。
雕梁画栋的宫殿不见了。
朱红的宫墙、冰冷的地砖、压抑的龙涎香,全都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他们穷尽想象也无法描摹的仙境。
天,是万里无云的蔚蓝,纯净得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高悬于顶,却感受不到一丝风的流动。
脚下,是柔软如茵的青草,每一片叶尖都挂着晶莹的露珠,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草木清香。
不远处,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淌,溪边的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许多花种连他这个天子都闻所未闻。
空气里,充斥着一种无法言喻的、精纯到极致的能量,仅仅是吸入一口,就让他感觉那刚刚被灵泉水压下的陈年旧毒,又被涤荡了几分,四肢百骸的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
“这……这是……”孟皇后最先回过神,她张着嘴,那双雍容的凤目瞪得浑圆,眼中的震撼几乎要溢出来。
她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气,那股子纯净的、带着蓬勃生机的气息涌入肺腑,瞬间冲散了积郁在她心头十几年,因丧女之痛和宫廷压抑而凝结的沉闷与郁气。
她整个人都感觉轻快了许多,仿佛年轻了十岁。
而周瑾瑜,这位杀伐决断、睥睨天下的大周帝王,此刻却像一个初入世界的孩童,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
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想去触摸身边一株含苞待放,通体散发着莹莹白光的奇花。
可他的指尖,却在离那花瓣不足一寸的地方,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竟是迟迟不敢落下。
帝王的威严,在神迹面前,碎得连渣都不剩。
乔兮月看着父皇母后脸上那如遭雷击的表情,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也落了地,看来父皇对她所述的“天命福星”应该没有怀疑了。
她引着二人,缓步来到那汩汩流淌的灵泉边。
“父皇,母后,方才救了父皇性命的,便是此泉之水。”
周瑾瑜的视线,却被泉边一块半人高的古朴石碑牢牢吸住。
石碑不知是何材质,非金非石,上面龙飞凤舞地刻着两个大字——灵泉。那笔锋,恣意、磅礴,仿佛不是人力所为,而是由天雷在石上劈凿而成,每一个笔画都透着一股足以碾碎山河的远古气息。
周瑾瑜只是看着那两个字,便感觉一股无形的威压扑面而来,让他心神剧震。
他明白,这片空间,曾经必然有过他连仰望资格都没有的、无法想象的存在。
“父皇,母后,请随我来。”
乔兮月推开了不远处一座小木屋的门。
屋内的陈设简单至极,没有金银珠宝,没有绫罗绸缎,只有一排排顶天立地的木架。木架之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数百个贴着标签的麻布口袋。
周瑾瑜作为一代明君,每年开春都会亲自下田,行那籍田之礼,对农事不可谓不熟。
他只看了一眼,呼吸就猛地一滞。
他几步冲上前,解开一个写着“水稻”的袋子,伸手抓了一把。
金灿灿的稻种在他掌心铺开,粒粒饱满得仿佛要炸裂开来,那沉甸甸的分量,远超他见过的任何一种水稻的种子!
他又拿起旁边架子上一个从未见过的、表皮粗糙、形似鹅卵的块茎,只是握在手中,便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那股蓬勃的、几乎要破土而出的勃勃生机。
“这……这些是……”他的声音,已经带上了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剧烈颤音。
乔兮月走到他身边,神情平静,声音却像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滔天巨浪。
“此物名为水稻,不挑土地,不易生虫,亩产可达一千斤以上,若是配以灵泉水浇灌,亩产应该可以翻一倍。”
“那物名为红薯,不择地力,耐旱耐寒,亩产可达四千斤至五千斤,乃至五千斤以上。”
一千斤!
四、五千斤往上!
周瑾瑜的眼睛瞬间就红了!那不是怒火,而是作为帝王,对粮食最原始、最疯狂的渴望!他猛地抓住乔兮月的手臂,力道大得几乎要将她的腕骨捏碎,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沙哑得不成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