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跨洋来电 (第1/2页)
骆雨泽打电话没有什么要紧事,今天他在香江大学听别的老师说。
校董事会中有人提议,让学校要给所有主要的授课老师、教授加担子,增加“导修课”的学生数量,提高香江大学的成材率、影响力。
韩立听完夸赞了骆雨泽一番后就挂断了电话,他对于这个消息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这种事牵扯到学校的所有主要授课老师、教授的切身利益,不是某个校董、或者校办说扩大就能扩大的。
香江大学是大学、是社会,不是小学、初中、高中那种单纯的学生时代,不是只靠课本、讲课就能拉平学生之间差距的时期。
要是校办想要强行扩大的话也不是不行,最后这个教授给自己“学生”讲的这个核心“导修课”,逐渐会变成另外一种公共资源的“大课”。
这个不是他们不想多带学生,而是他们每个人手里面的人脉、资源都是有限的。
把这些有限的人脉、资源用到几个学生身上的效果,跟用到一大群学生身上的情况根本就没法比。
这就好比一片果园当中有几百棵、上千棵的果树,老师手里面的水和肥,每年只能让几棵果树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要是校办让老师、教授把手里仅有的这一点水、肥,平均分散给整片果园当中所有的果树,就会造成所有果树营养不良、甚至颗粒无收。
一颗果树不结果、不成才是这棵树的问题,可要是所有的果树都不结果、不成才的话,那这是谁的责任呢?
真到那时候的话,不要说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教授感恩、感激,以及将来的反馈和帮助了,他们能不跳脚骂人都是好样的。
抛开教授们将来能够得到的影响和利益不说,单说他们将来要是不想被自己教过的学生骂,这个情况就不大可能发生。
这不是功利主义与道德责任的冲突,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之常情,这就是所谓的“精英”教学理论的前置。
不过在香江大学能够发出这个提议的人,要不就是英吉利那边的人,要不就是那些黄皮、白心的二鬼子。
不管是哪一种人,发出这个提议的不是外行就是没什么脑子的人,正常人、业内人是不会发出这种无脑提议的。
不过这也可能是他们在九月二十四日华·英初次交涉后,心有不甘、恼羞成怒,如同跳梁小丑一样专门说出来恶心人的。
韩立虽然说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过他挂断电话后给自己点了一根烟,抽上一口看着烟气弥漫在自己面前小声呢喃了一会。
抬手从分解空间拿出一个带有特殊标记的笔记本把这件事记上,重新收起来后,灭掉手中已经燃烧到烟嘴部位的香烟后小声的说道。
“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韩立都没有什么事,他除了要定期去香江大学上课、带自己学生之外。
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是在家喝茶、看书学习,为自己在圣诞节前夕,接受乔瓦尼·莫里克教授考试、测评时拿到不错的成绩而努力着。
剩下的那百分之三十的时间,韩立要不就是陪着锺楚虹姐妹俩租借一艘游艇,在海面上、海岛上游玩一圈。
要不就是打电话叫上温碧瑕、王晓凤、蓝洁瑛、叶紫楣打一局麻将。
偶尔想起李莉珍那张娃娃脸的时候,会打电话叫对方出来,重新拍摄一套写真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