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说的多肯定有道理 (第1/2页)
望着眼前这些衣服上满是补丁,脸颊凹陷,面容愁苦的大娘大爷,知夏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她何尝不想将粮食卖下去?
只是如果卖下去,就会得罪雄狮帮,到头来倒霉的是自家。
说白了,她也只是个小老百姓,斗不过,那当然只能暂避锋芒,她自认还没高尚到牺牲自家为百姓谋福利的地步。
眼下就看爹什么时候能将雄狮帮的事情解决掉了。
“大家别沮丧,中午还会来三四百斤粮食,虽然粮食只能卖这两日,说不定将来又能卖了呢?再说咱们家馒头是一直能卖的,价钱也实惠,大家想吃了随时能来。”
众人一听,纷纷夸小姑娘善良。
“也就你们,这馒头又是白面又是玉米面,做这么大个还干干净净的,一个都够我们家三个大孙子吃顿好的了,算起来比自家做的窝头都要划算还好吃,我多买几个,给几个孩子多应付两天。”
就这样,原本要卖到午时过后才能卖完的馒头,被大家一哄抢,上午全部售空。
紧接着又将牛二毛做好的第二批馒头搬出来上锅蒸上,知夏还让他又准备了三十斤。
五福是巳时过回来的,骡车上的面刚搬下,就有百姓围拢过来。
就这样,知夏和周大河两人一整个上午没得闲,不仅今天带来镇上的一千多斤粮食全部卖完,八十斤面,整整五百六十个馒头,到午时过也卖了个精光。
铺子里半点余粮都没了。
下午闲下来,周大河也会给自己找事干,不是在前堂跟着五福赵家礼跑堂打扫收桌子,就是在后厨给牛二毛打下手。
知夏看着还挺满意,总觉得给他开三百文工钱,让他吃了多大的亏似的。
傍晚回到家,就跟赵玉珍提了一下给铺子里几个工人涨月钱的事。
“娘,咱们铺子里几个人,除了二毛叔工钱高一些,从开始两个月的六百文涨到了现在八百文,其余都是按三百文给的,像二舅母和赵林、赵家礼两位表兄,都在咱铺子里干满一年了,要不要适当给他们涨点工钱?”
之前没往这上面想,眼下知夏一提,赵玉珍也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这一年多你二舅母病了都没闲着,生怕耽误了铺子里的事,你几个表兄也是兢兢业业,人家尽心尽力,咱们涨点也是应该的。”转而看向她,“你觉得涨多少合适?”
知夏看向一旁的林寄明。
“爹觉得呢?”
林寄明浓眉一挑,“这种事你们娘俩商量着来吧,做买卖这种事我也不懂。”
“要不先涨五十文吧?”知夏望着两人说,“我觉得可以这样,不管是赵家那边的舅母表兄还是铺子里其他人,只要表现好,按照规定完成了分内之事,咱们每年年底可以根据他这一年的表现,给他们涨五十文的工钱,涨到八百文打止,之后就根据铺子里的盈利情况,按一定比例给他们发分红。”
八百文得涨上十年。
能坚持十年,也算是铺子里老人了,只要能坚持下来,这笔分红,她愿意发,将来至少吃穿方面是不必愁的。
赵玉珍往她的方向看了眼。
“按啥比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