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聒噪 (第1/2页)
马氏回老宅便去问了赵氏最近有啥喜事。
老人家向来信奉多子多福。
得知女儿又怀上身孕,高兴的不行。
她自己就是三儿一女,各个懂事孝顺,如今女儿两儿一女其实也够,但孩子来了就是缘分,不论是儿是女,只要孩子健康正直,多一个也没什么不好。
吃完饭,林寄明给赵家人塞了十斤肉,让他们拿回去了。
家里杀了两头猪,肉不少。
他寻思留一半在家里吃,一半价钱便宜点分给村里几户关系好的人家。
另外一头猪,他打算下午拉到镇上去卖。
马上要过年,猪肉价钱还是挺好的,一头猪卖出去,也赚了三四两回来。
……
布艺铺子彻底被盲袋带火。
原本何腊梅还担心年前五千个盲袋卖不完,结果盲袋的事情传到新街之后,新街那些有钱有闲的公子小姐拆上瘾,没几天就将五千个盲袋消耗一空。
倒是让何腊梅和知夏各赚了二三十两。
有了这三十两,陈家何家凑到一起,高高兴兴的过了个肥年。
元宵过后,便是璞玉书院开考的日子。
四海要参加书院考核,作为他的“启蒙老师”,知夏自然得陪同前往。
璞玉书院今天来的人不少,林光宗也在其中,领着他来的,正是林喜凤和林小满。
至于林水生两口子,正忙着铺子里的事情,一边等林光宗的消息呢。
林喜凤见知夏和四海来了璞玉书院,冷冷一笑,阴阳怪气的说,“私塾都没正经念过一天,真以为在家学几个字就能考璞玉书院呢,真是异想天开。”
有人听到她的话,往知夏姐弟俩望去。
只有五六岁的四海,在一众八九岁甚至十一二岁的孩子中,显得尤其稚嫩。
不少人一脸诧异。
“怎么这么小也来考璞玉书院?知道笔杆子怎么握吗?”
大多数人都是六七岁才开蒙,开蒙之后再在私塾念上至少两年,这就八九岁了。
有些开蒙迟的,就得十一二岁了。
显然,对于年纪这么小的四海,大家并不看好。
四海将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但姐姐这般嫉恶如仇的人都未开口辩解什么,他也就没说话。
姐姐说过,打铁还需本身硬。
能不能考上璞玉书院,可不是靠外人一张嘴说的。
知夏似笑非笑的往林喜凤和林光宗的方向望去。
“学问的高低,从来不是取决于年龄大小,而是一个人的天赋和认知,五六岁的孩子未必就不如八九岁,自己眼界小就少说话,会越加显得你没见识。”
林喜凤被她的话气的脸色涨红,她四处望去,压低声音,“你不过是认了几个字,又能有多高的眼界?”
知夏轻笑一声。
“我眼界不高没关系,比你高就行了。”
林喜凤气急败坏,“你眼界高,能叫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璞玉书院参加考试?回头四海在考场上吓尿了裤子,看你怎么收场。”
知夏还想说点什么,张了张嘴,转而又一脸嫌弃的拧了拧眉头。
“你说我跟你这种人争论这些做什么?没得拉低了自己的档次?”
说完,撇过头不再理会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