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他们可是亲兄弟 (第1/2页)
赵玉珍往她的方向看了眼,半点不心虚。
“你不是总说一只羊也是看,一群羊也是看嘛?羊给你准备好了,就看呗,反正也没人规定你一定要看成个啥样,过得去就行。”
眼下娘已经答应了舅舅,知夏也不好将几个表兄弟姐妹们赶回去。
好在他们的基础是一样的,反正就那样硬着头皮教呗,能学多少就看他们自个儿的本事了。
……
将第二批纸卖出去之后,知夏又置办了十口缸,恰好后院多建了两间屋,其中八口堆放在一间屋里,另外两口,跟之前那两口并排放在屋檐下,还用木板和稻草做了个盖。
有了这间屋子给她放置水缸,她倒也没之前那么迫切的想要修一个大院子做厂房,挤是挤了点,能将就着用就先用着呗,反正钱放在兜里也不会跑掉。
天气眼看着热了起来,知夏除了每天上午雷打不动的教一群大小孩子认字之外,还得管着她那十几口缸,以及给纸找销路。
她这种没有根基的个人小作坊,自然是不敢大张旗鼓往书肆那种地方去推销的,虽然书肆的销量会更高,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更大。
这要是冲突到某些人的利益,他们一家就该惹上麻烦了。
只能林寄明和五福去镇上卖豆腐的时候,让他们带个五斤八斤的放在一旁卖着。
量少,倒也不会引起别人关注。
等五福回来之后,下午再拉着他和几个表兄跑一跑周边的乡绅地主和条件稍好的农户,亦或者是镇上看起来条件中等的人家,因为太穷的舍不得,太富的有风险。
且往外跑的时候,为了稳妥起见,她通常都是一副小男孩的装扮,还会将最近养的白嫩的脸抹黑了。
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也算是有了些固定的客人。
不过因为她并没有固定的铺子,都是谈好之后,约好日子去给人送,每次送的也不多,就一斤两斤的,方便结账,也不容易被人惦记。
几个表兄她也没叫他们白忙活,每卖出去一斤,都是能得到五文钱抽成的,比如卖了三十户人家,每一户每个月一斤的话,就相当于他们每个月有了固定的一百五十文收入。
这样一来,几个年纪不大的表兄每个月能有点额外的进账,赵家庄那边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再加上赵玉珍和林寄明时不时往那边送点东西,赵成忠和马氏两个老的最近都红光满面了。
眼见着老街的商铺建好,马上要开始修缮铺面,田里地里的庄稼也到了要收成的时候。
赵玉珍、林寄明跟知夏一商量,打算先将家里田地的活忙完再寻思修缮铺子的事,这几天豆腐还接着卖,林寄明一早给送去镇上,叫五福和赵玉珍看着,他则牵着骡子回来忙田地的事,忙完自家的又去忙赵家庄的。
赵玉珍和五福为了不耽误家里的事,最近一天只泡二十斤黄豆,卖完就早早的坐牛车回家,正好能赶上给家里做中饭,顺便将娘家人那边的中饭也一并做了送去田里。
庄户人家条件差,为了节省粮食,一天都只吃两顿。
今年不同,得益于女儿女婿一家人,今年哪怕农忙他们也是一天三餐,且每餐不是肉就是鱼的,豆腐更是顿顿管饱,闻着香气扑鼻的饭菜,附近的人馋的直流口水,纷纷夸赵成忠女儿女婿孝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