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 (第1/2页)
第三十一章将带领队伍接近不周山遗迹,并遭遇新的挑战。
第三十一章:不周山墟
告别冰原狼群,陈观一行人在酷寒与风雪中继续向北跋涉了半月有余。地势越发崎岖,空气中的灵气已稀薄到近乎于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心悸的虚无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里走到了尽头,前方便是法则的断层。
脚下的积雪渐渐被灰黑色的、坚硬如铁的冻土取代,偶尔可见巨大的、如同被利刃劈开的岩石散落四处,上面残留着难以想象的巨大爪痕或灼烧印记,诉说着上古时期此地曾发生的惨烈大战。
“快到不周山遗迹了。”荀老夫子神色凝重,他感受到此地的天地法则极其不稳定,空间似乎布满了看不见的裂痕,“传说上古天柱不周山被共工撞断,不仅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更使得这片区域的法则根基受损,形成了永恒的‘墟口’,也就是‘道蚀’现象最严重的源头之一。”
陈观默默点头,他的感受更为清晰。万法源体在此地异常活跃,却又带着一种近乎“饥渴”的悸动。他能“看”到空中飘荡着无数破碎的、色彩斑斓却充满危险的法则碎片,如同破碎的镜片,折射出光怪陆离的扭曲景象。这里,是知识的坟场,也是……可能孕育新知的温床。
又前行了数日,眼前豁然开朗,但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那是一片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破碎之地。
没有完整的山体,只有无数巨大到难以想象的碎石,悬浮在半空中,或斜插在大地上,构成一片混乱不堪的废墟之海。碎石之间,是深不见底的黑暗虚空,偶尔有扭曲的电光一闪而过,散发出吞噬一切的气息。更远处,依稀可见半截断裂的、堪比山岳的巨大峰峦,倾斜着插入灰蒙蒙的天空,那便是传说中不周山的残骸。
此地没有风,没有声音,只有死一般的寂静,以及那无处不在的、仿佛能消融灵魂的“墟风”——并非空气流动,而是法则崩坏形成的能量乱流。
“天地脊梁……会在这种地方吗?”杜猛看着眼前的景象,倒吸一口凉气。他麾下的汉子们更是面露惧色,这种环境已经超出了他们理解的范畴。
“根据圣贤传承的指引,以及我自身的感应,‘天地脊梁’作为支撑天地的象征之物,最有可能存在于不周山断峰的核心区域,也就是法则冲突最激烈、最接近‘墟口’的地方。”陈观指向远处那半截插入天空的断峰。
“但如何过去?”严律眉头紧锁,“这些悬浮的碎石看似静止,实则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随时可能崩塌或改变轨迹。下方的虚空更是危险,一旦坠入,恐怕金丹修士也难逃一死。”
荀老夫子观察片刻,沉声道:“此地无法飞行,空间结构脆弱,遁法亦受极大限制。只能寻找相对稳定的路径,一步步走过去。这需要极高的洞察力和对能量流动的精确判断。”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在陈观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