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薪 (第1/2页)
第二十六章将揭开圣贤长眠之地的神秘面纱。
第二十六章:遗骨传薪
穿过由光石铺就的云雾之路,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仿佛一步跨入了另一个时空,身后的断崖与迷雾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静谧而宏大的地下空间。
这里没有日月,却有柔和的光芒从穹顶洒落,照亮了一切。脚下是光滑如镜的玉石地面,蔓延向远方。空间中央,矗立着九根巨大的蟠龙石柱,按某种玄奥的阵势排列,支撑起高远的穹顶。石柱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古老篆文,流淌着微弱却永恒不灭的意蕴。
最令人震撼的,是石柱环绕的中心区域。那里并非棺椁或陵墓,而是九具完整的人类骸骨,以一种奇特的姿势盘膝而坐,围成一个圆圈。骸骨晶莹如玉,非但没有丝毫阴森之感,反而散发着温润祥和的光芒,仿佛只是陷入了沉睡。每一具骸骨面前,都悬浮着一件物品:有的是半卷竹简,有的是一支残笔,有的是一方古砚,有的甚至是一颗干枯的种子……它们同样散发着淡淡的辉光,与骸骨气息相连。
“这就是……圣贤长眠之地……”荀老夫子声音带着一丝敬畏,他感受到此地弥漫着一股浩瀚而纯粹的浩然正气,远比他所修更为精纯古老。他对着九具骸骨,郑重地躬身行了一个古礼。
陈观亦是心神激荡。他体内的万法源体前所未有的活跃,仿佛游子归家,与这片空间、与那九具骸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能“听”到,空气中流淌着无声的“道理”,是圣贤们留下的思想精华,是文明传承的不灭印记。
他缓缓走近那圈骸骨,目光逐一扫过。当他走到一具指骨特别修长的骸骨前时(正是他之前感应到指向星辰方位的那具),那骸骨面前悬浮的半卷竹简突然光芒大盛,一道温和却直抵灵魂的声音在他心间响起:
“后来者……汝身负万法源体,乃应劫而生之希望……然,道蚀之威,非一人之力可抗……”
声音并非来自骸骨,而是那竹简中蕴含的圣贤残念。
“吾等九人,毕生探寻对抗天地归墟之法,终有所得,然时不我待……遂将毕生所学、所悟,尽封于遗骨之中,留待有缘……”
“欲承吾道,需过三问。答其心,明其志,方可启传承,得见‘衡天’之基……”
随着话音,陈观感到周遭景象变幻,他仿佛被拉入了一个纯粹由意念构成的空间。面前出现了三道朦胧的光门,分别代表着圣贤的“三问”。
第一道光门后,传来一个苍老而严肃的声音:“道蚀之下,万物终朽。守护注定消亡之文明,意义何在?”
这是直指本心的拷问,关乎信念的根源。
陈观沉吟片刻,朗声答道:“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文明如花,朝生暮死,然其绽放之绚烂,传承之不息,本身便是对‘虚无’最有力的抗争。守护文明,即是守护生命绽放的权利,守护薪火相传的可能。此过程本身,便是意义。”
光门微微波动,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似是赞许,门缓缓开启,露出一条通道。
第二道光门后,是一个温和却带着锐利的声音:“若为文明存续,需行霹雳手段,牺牲少数,乃至背离部分道义,汝当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