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8章 昌平123(感谢大家礼物加更,求用爱发电) (第1/2页)
轰轰烈烈的镇反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潜伏的敌特分子活动猖獗,破坏、暗杀事件时有发生,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尖锐而复杂。
各级首长的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而他自己的身份更是敏感:一个刚刚从朝鲜战场载誉而归的高级指挥员,一位掌握了大量前线核心军事秘密、其战术思想甚至被敌人重点研究的将领。
在敌人眼中,他无疑是极具价值的目标。
组织上采取如此周密、高规格的警卫措施,不仅是规章要求,更是当前严峻斗争形势下绝对必要的保护。
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这是从战火纷飞的朝鲜前线回到“后方”所上的第一课——这个“后方”,并非意味着绝对安全,它只是另一个形态的战场,同样需要高度的警惕和纪律。
昌平专区公署办公室,
熹光微入,张文杰伏在案头,审核着春耕水利的预算草案,和关于年关将至,防止旧势力反扑和稳定集市物价的文件,钢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轻响。
他是陈朝阳入朝前亲自提拔起来的专区第二书记,如今主持着专区的日常工作。
办公室里炉火正旺,却驱不散北方清晨彻骨的寒意。
突然,门外传来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随即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带进一股冷风。
张文杰抬头,看见徐卫华站在门口,一手扶着门框,微微喘着气,另一只手里捏着一份电文纸。
徐卫华自从在朝鲜前线负伤后,就被陈朝阳坚决调回昌平养伤,依旧负责公安工作,本来断裂的骨头也被接上,脸色还带着大伤元气后的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甚至有些激动。
“文杰,”徐卫华的声音压低了,却掩不住其中的震动,“首长…的电报!”
张文杰立刻放下笔,站起身:“首长?从朝鲜来的?前线出事了?”他的第一反应是担忧,战事无常,任何电报都可能带来坏消息。
“不是前线!”徐卫华快步走进来,将电文纸递给张文杰,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你看,首长要回来了,调令下来了!
可,不是回昌平,是…是要去南方任职,路过北平!
首长发电报来,问我们方不方便,他想见我们一面!”
张文杰一把抓过电文,就着灯光,目光飞快地扫过那寥寥数语的文字。
电文清晰地写着抵京的大致日期和下榻地点军委招待所。
字里行间,是那位一贯思维缜密的首长在繁忙行程中特意为他们留出的窗口,是跨越了战火与山河的惦念和告别。
办公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炉火噼啪作响。
两位干部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惊喜、汹涌而至的不舍,以及一种“终于来了”的复杂情绪。
他们深知陈朝阳的能力和抱负,早就明白昌平这片天地留不住他,却没想到分别来得这样快,这样突然,而且是以这样一种远调的方式。
“汉东省…工业厅长…还有军事学院…”张文杰喃喃地重复着电文里透露的信息,试图想象那将是怎样一幅更广阔的蓝图,
“首长这是要去执掌一方工业,还要去最高学府教书育人了!”
“我就知道,首长这样的人,在哪里都是顶天立地的!”徐卫华语气激动,拳头不自觉攥紧,感觉又回到了跟随陈朝阳在朝鲜炮轰骑1师的时刻,
“只是…这一走,山高水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了。”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惆怅。
他的命是陈朝阳从战场上抢回来的,这份知遇之恩和战友情谊,远比寻常上下级关系深厚。
沉默只持续了片刻。
张文杰眼神就恢复了平时的果决:“卫华,没时间感慨了。
首长行程紧,我们得立刻动身,按时间算,首长现在应该快到北平了,我们今天就赶去,绝不能误了时间!”
“对,现在就走,”徐卫华立刻响应,“我这就去让通讯员回电,告知首长我们即刻动身,我去备车!”
“等一下,”张文杰叫住他,思维飞速运转,“我们这一走,至少一两天。
工作要交接一下,立刻通知许明远副书记、王副专员,还有武装部的老赵,10分钟后开个紧急短会!”
10分钟后,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几位专区核心领导听到消息,同样震惊不已。
张文杰言简意赅:“首长奉命调任南方,途经北平召见我和卫华同志。
我们即刻动身,我们离开期间,日常工作由许副书记主持,重大事项电话可电话请示。
尤其两件事:一是年关维稳,二是春耕准备的统计,绝不能耽误……”
会议开得极快,但消息却像长了翅膀。
张文杰和徐卫华刚回到办公室匆忙收拾文件,机要科的小刘便端着茶水缸子从会议室那边小跑回来,脸上还带着得知重大消息后的兴奋。
他路过公署文书室门口,就被相熟的李文书叫住:“小刘,刚才会开得那么急,出啥大事了?”
小刘下意识地左右一看,压低声音,却掩不住分享的欲望:“了不得的大事,陈书记从朝鲜回来了!
不是回来,是调走了,高升!
去南方当大官啦,张书记和徐处长这就要赶去北平见最后一面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