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章 土法抗生素 (第2/2页)
冬天能种菜,夏天能避暑?”
“正是!”陈朝阳摘下一根鲜嫩的丝瓜递给罗重文,
“利用温泉水流淌带来的恒定湿度和略低于环境的气温,加上遮阳通风,在盛夏营造出类似春秋的小环境。
您看这丝瓜、苦瓜、芹菜,都是喜湿怕酷暑的,露天地里这时节早就蔫了,在这里却能正常生长,品质更好,还能错开大田蔬菜的上市高峰。
更重要的是…”他指向那片蒜苗,“为我们的‘特殊原料’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
罗重文接过丝瓜,入手微凉。
他掰下一小段生嚼,清甜微苦的汁水在口中弥漫,确实比寻常伏天的丝瓜更水灵脆嫩。
“尤其适合后方医院,给伤员改善伙食。”
罗重文点头赞许,目光却被棚角一片长势异常旺盛、叶片油亮肥厚得惊人的蒜苗吸引:“这蒜…长得也太好了!比寻常地里的壮实几圈!”
“首长好眼力!”陈朝阳立刻接话,走到蒜苗旁,语气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这正想跟您汇报呢!我们发现,在这温泉湿气重、又带点硫磺味儿的环境下种蒜,不光长得快、病害少,更重要的是——它的‘药性’似乎特别强!”
他随手摘下一片蒜叶,用力揉碎,一股极其辛辣刺鼻、远超普通大蒜的气味瞬间弥漫开来,甚至让近前的罗重文下意识眯了下眼。
“您闻闻这味儿,多冲!”陈朝阳将碎叶递近些,“老辈人都知道,大蒜能防病,中医也用它治痢疾、疮疡。
咱们县卫生院的马医生研究后发现,这种棚里种出来的蒜,捣烂后的汁水,杀菌的效力比普通蒜强了数倍不止!”
罗重文接过碎叶,凑近细闻,那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让他鼻腔发酸,却也精神一振。
作为经历过缺医少药年代的老战士,他对“土药方”的威力有切身体会:“哦?强数倍?马先生怎么验证的?”
“我们做了对比试验!”陈朝阳言之凿凿,
推动“药用大蒜”的研究,便是他这几个月倾注心血的核心工作之一。
自打上任昌平之初,亲眼见证了那包民间龙骨粉在救治急症时展现的奇效,他便笃定了一个念头:在这缺医少药的艰难时世,深挖本土医药的宝藏,就是与阎王爷抢人命的硬道理!
他亲自将医药世家出身的马老先生请进县医院坐堂,更拨出紧俏的资源,支持其成立药材研究室。
研究的重中之重,便是如何将民间流传的“大蒜杀菌防病”之效,炼成真正能救命的良药——旁人或许懵懂,他这个洞悉未来之人却心如明镜:
那蒜头里藏着的“精华”,正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广谱抗菌尖兵,大蒜素!
诚然,它难与金贵的青霉素、磺胺争锋,却胜在原料俯拾皆是、制法不尚繁难,更紧要的是——它完完全全攥在咱们自己手心,想产多少就产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