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126章 农间见闻

第 126章 农间见闻

第 126章 农间见闻 (第1/2页)

时间定格在了东北大地,昌平的齿轮依旧在旋转,华北平原的金色麦浪已然被收割,换来了夏种前的第二次忙碌,翻田耕地成了主流。
  
  此时,一辆吉普车碾过昌平县乡间的土路,扬起一阵干燥的尘土。
  
  罗重文这次到访昌平并没有那么快离去,而是开启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
  
  他透过车窗,凝视着这片正在苏醒的土地。
  
  “水利是农业命脉”的标语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远处新修的引水渠泛着粼粼波光。
  
  几个农民正踩着古老的脚踏水车灌溉稻田,而在更远的田地里,一台冒着黑烟的拖拉机正在耕作,这幅新旧交替的画面让罗重文眯起了眼睛。
  
  “停车。”他突然开口。
  
  吉普车嘎吱一声停在路边。
  
  这位身兼华北卫戍司令部司令员的老革命大步走向路旁的工地,那里十几个工人正在铺设混凝土排水沟。
  
  罗重文蹲下身,用指甲刮过预制件的接缝,又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用刀柄轻轻敲了敲沟壁。
  
  “好个陈朝阳!”他转头对秘书笑道,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用水泥预制件替代条石砌沟,成本省一半,工期快三倍不止!这经验要写进《华北建设通报》!”
  
  秘书迅速记录着,罗重文已经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尘土。
  
  这时,几个正在田里歇息的农民注意到了这群穿干部服的人,其中一个老汉擦了把汗,试探着走近几步,小心翼翼地问道:“这位首长,您这是……?”
  
  罗重文笑着摆摆手:“老乡,我们是来昌平看看的,你们这水利修得不错啊!”
  
  老汉一听,脸上顿时舒展开来:“哎哟,这可是陈书记的主意!
  
  以前咱们这地儿,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各个村里没少因为这夏天抢水,发生械斗的,现在好了修了这水渠,再配上那拖拉机,种地可省劲儿多了!”
  
  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农民也凑过来,憨厚地笑道:“领导,您看那边那台‘铁牛’,就是县里机械厂造的,一天能耕二十亩地,顶得上五六头牛哩!”
  
  罗重文饶有兴趣地问:“哦?那这‘铁牛’好不好使?有没有啥毛病?”
  
  老汉咂咂嘴:“好使是好使,就是金贵!烧的是煤,烧的快,还得专门派人伺候,咱们周围几个村就一台,得排队用。要是能再多几台就好了!”
  
  罗重文点点头,又问:“那现在日子过得咋样?家里分了几亩地?能吃饱饭不?”
  
  老汉搓了搓粗糙的手掌,咧嘴笑了:“托政府的福,咱家分了八亩地,一亩地能打个一百多斤!
  
  今年夏粮刚收完,陈书记特别照顾咱们老百姓,税粮收的少,连一成粮食都不要,现在家家户户仓里堆得满满当当,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老汉说着高兴,罗重文听着也是开心!
  
  突然旁边一个瘦高的中年汉子却叹了口气:“好是好,就是肥料不够用,县里推广了堆肥的新法子,可劲儿还是差点儿。
  
  陈书记说正在想办法,可咱这心里还是盼着能再多打点儿粮食。”
  
  罗重文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国家也在想办法,我听朝阳同志说了,县里的下一步规划要建化肥厂,等投产了,粮食还能再增产!”
  
  乡亲们听了,脸上都露出期盼的神色。
  
  “陈书记是个能人,懂咱们老百姓的苦。
  
  他当货郎那会儿,我还跟他唠过嗑,没想到后来才知道是县长!这样的官儿,咱们服气!”
  
  罗重文哈哈大笑:“看来陈朝阳在你们这儿口碑不错啊!”
  
  “那可不!”年轻农民抢着说,“他办事实在,不搞虚的。
  
  前阵子还收拾了那些想霸占烈士抚恤金的王八蛋,大快人心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