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新程的锚点 (第1/2页)
婚后的生活,像两条原本并行奔涌的河流,在某个节点自然而然地交汇,水量愈发丰沛,流向愈发笃定,奔向共同的入海口。法律上的联结,并未改变他们早已形成的相处模式,却像是在彼此的生命航船上,抛下了一个更沉、更稳的锚。
林晞手指上的铂金素圈,与她日常敲击键盘、翻阅文件、偶尔抱起儿子的动作融为一体,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如同呼吸般自然。顾深屿亦然,那枚同款的指环在他修长的手指上,并未削弱他在谈判桌上运筹帷幄的气场,反而增添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淀下来的力量。
他们依旧是各自领域的掌舵者。创星科技在林晞的引领下,国际化步伐稳健,与欧洲车企的合作项目成果斐然,其创新的远程协作模式甚至被写入商学院案例。顾深屿的深屿资本,则在几桩震动业界的跨国并购后,版图进一步扩大,投资触角伸向更前沿的科技领域。
交集,发生在更高维度的战略层面。
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公寓巨大的落地窗,洒满客厅。顾希言在地毯上专注地搭建着他的木质轨道小火车,嘴里模仿着“呜呜”的汽笛声。林晞和顾深屿并肩坐在沙发上,面前摊开着几份打印出来的行业分析报告和平板电脑。
“你看这里,”林晞指尖点着平板上的一份数据,“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这对我们的硬件研发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如果能在东南亚提前布局自己的精密制造合作体系……”
顾深屿倾身过去,目光扫过数据,接口道:“我最近也在关注这个趋势。深屿刚投了一家在越南有深厚根基的工业集团,或许可以引入进来,作为你们潜在的供应链伙伴。”
他没有说“我可以帮你”,而是“可以引入”,将双方置于平等合作的位置。
“他们的技术标准和品控体系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吗?”林晞追问,眼神锐利。
“初步尽调结果不错,但需要你们的技术团队做最终评估。”顾深屿将平板电脑转向她,调出另一份文件,“这是他们的详细资料和部分合作条款框架。”
两人就着供应链布局的可能性、风险评估、合作模式低声讨论起来,语速快,逻辑严密,如同在召开一场小型的高层战略会议。阳光在他们专注的侧脸上跳跃,空气中弥漫着理性思辨的气息。
顾希言似乎被父母之间这种无形的“场”所吸引,放下手中的小火车,爬过来,好奇地仰头看着他们。林晞察觉到,暂停了讨论,伸手将儿子捞到怀里,亲了亲他的小脸蛋。
“爸爸妈妈在谈工作呢。”她柔声解释。
小家伙似懂非懂,但满足于妈妈的怀抱,安静地玩着她衬衫上的纽扣。
顾深屿看着这一幕,冷硬的眉眼不自觉柔和下来。他伸手,轻轻揉了揉儿子的头发。
“继续?”林晞抬头看他。
“嗯。”顾深屿颔首,目光重新回到平板上。
这种将家庭生活与事业思考无缝融合的场景,渐渐成了他们的常态。他们既是彼此最亲密的伴侣,也是最懂对方商业逻辑和野心的同行者。这种深层次的共鸣与支持,比任何形式的浪漫都更为牢固。
然而,平衡的艺术永无止境。
创星科技准备启动C轮融资,估值再创新高,引来了更多顶级资本的追逐,也带来了更复杂的利益博弈和选择。林晞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甄别真正的“合伙人”,而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