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行业论坛的刀光剑影 (第2/2页)
但他也没打算退让。系统挺住了。十五分钟内,全部服务恢复正常,核心数据毫发无损。攻击者留下的痕迹也被完整捕获,存入加密档案库,命名为“溯源-A01”。
他重新坐下,打开内部通讯界面,输入一行指令:“将今日参会名单导入风险关联图谱,重点标注曾参与2003年西南地块联合压价事件的企业代表。”
发送后,他调出五道口工地的实时监控画面。西北角废弃厂房方向,红外无人机刚刚完成一轮巡航,未发现异常活动。施工进度表依旧按计划推进,混凝土浇筑节点将在明早六点启动。
就在这时,主屏右下角弹出一条提示:**外部API接口检测到异常调用频率,来源IP已加入临时黑名单。**
陈帆目光一凝。这不是主攻击波的一部分,而是一次独立试探,手法更隐蔽,目标直指系统对外服务接口。
“不是一次性的。”他低声说,“他们在测试反应速度。”
技术组长立刻调出日志详情。这次的IP虽然经过伪装,但地理位置定位仍指向同一栋办公楼。不同的是,这次请求携带了伪造的身份令牌,试图模拟合法合作方的数据拉取权限。
“他们学聪明了。”技术人员皱眉,“想绕过防火墙,假装是自己人。”
“那就让他们继续试。”陈帆靠回椅背,“把虚假响应模块激活,放一部分无关数据出去,但所有真实调用路径加装追踪标签。”
命令执行后,系统开始反向注入带有唯一标识的测试数据包。一旦这些数据出现在第三方平台或竞争对手的内部报告中,就能确认信息泄露路径。
时间接近凌晨一点。主控室内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散热风扇的低鸣。陈帆喝了口凉透的茶,视线扫过全场监控画面。工地安静,围挡稳固,施工机械整齐停放在指定区域。
他忽然注意到东侧C3区摄像头角度偏移了约三度。不是设备故障,而是人为轻微转动所致。这种偏差不会触发报警,但如果持续存在,会影响夜间边界识别精度。
“调取过去十二小时C3区所有设备状态日志。”他说道。
几分钟后,技术组长递来一份简报:摄像头在晚上九点十七分有过一次远程校准操作,指令来源显示为“内部维护终端”,但操作员账号已在三天前注销。
“有人进过系统。”陈帆声音沉了下来,“不是外部攻击,是内线配合。”
“要不要排查权限记录?”
“先不动。”他说,“现在查,等于告诉对方我们发现了。”
他盯着屏幕上的摄像头画面。风吹动围挡一角,宣传画上的“未来CBD”字样忽明忽暗。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白天在台上展示的是逻辑和数据,夜里袭来的却是刀锋般的试探与渗透。
他打开另一个界面,调出建材供应商黑名单与今日参会人员的交叉比对结果。三个名字重合,其中一人正是宏远地产分管采购的副总,曾在2005年某次土地竞标中与其他企业达成口头联盟。
名单被静默上传至安保组人脸比对库,同时标记为“重点关注对象”。任何出现在工地五百米范围内的关联人员,都将触发一级警报。
他最后看了一眼国贸方向的高楼轮廓,关掉主屏电源。红灯熄灭,房间陷入半暗。只有备用服务器的指示灯还在规律闪烁,像某种沉默的呼吸。
门外传来脚步声,技术组陆续离开。陈帆没动,手指在桌沿轻轻敲了两下,像是回应某种节奏。
监控画面定格在东侧围挡C3区。风吹起宣传画的一角,露出背后铁丝网的一处接头。那里本该用双扭扣固定,此刻只剩下一个螺丝拧紧,另一个孔位空着,边缘有新鲜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