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军事艺术的最高层级,统帅级思维! (第2/2页)
“为将者或可恃勇轻进,为帅者却要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理。”
“如诸葛亮六出祁山,虽未竟全功,然以攻代守,保蜀中数十年太平!”
“此乃以战策奉国策的统帅之思!”
听到这里,赵谌若有所思,脑海中回想起,当初女助教说战争史时的风采。
要知道,刀兵之争,从来不只是沙场上的胜负,还是国运的延伸。军事必须服从于政治,战术必须服务于战略……
“所谓以战策奉国策,”宗泽见赵谌认真思考,抬手拿起桌上的茶壶,举例开口:
“譬如,这茶壶便可看做是国策,或要休养生息,或要开疆拓土。”宗泽提着茶壶倒入吴革喝完的茶盏里,道:
“而战策便是杯中茶水。”
“水形,随器皿而变,或方?或圆?但它的源头,始终在这壶中。”
“其深意,有三。”
“其一,便是对于一个统帅来说,‘为何而战’要远远重于‘如何战胜’。”
“其二,胜败须以国利衡量!”
“全境战争之时,若单论其中一路兵马大败,可只要其能牵制敌寇主力,使其他诸路能克复要地,那此败,便是胜。”
“反之,若贪功冒进折损元气,纵夺一城,于全境部署来说,也是败局。”
“其三,以攻为守,固本培元,”宗泽说着,眸光深邃,道:“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诸葛亮不惜劳民伤财,六出祁山!”
赵谌静静听着不断学习着。
“非是不知劳民伤财,实乃要以攻代守,用北伐凝聚蜀汉人心,用战策延续蜀汉国祚!”宗泽语气赞叹道:
“此乃以战止战,以战养政至高境界!”
赵谌暗暗点头,心中也在不断的消化吸收着宗泽说的这些。
按照宗泽的理解来说,诸葛亮作为一个统帅,他知道蜀汉与曹魏间的国力差距太大。
所以,复兴汉室,本质上就是个梦想,如果北伐能成功,梦想就实现了。如果失败,北伐本身就是个“固本培元”的过程。
好处很多,比如凝聚人心、巩固政权、锻炼军队、等待时机,此外还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蜀汉的国祚,避免迅速衰亡。
“因此,若不解‘战策奉国策’之理,便如那童贯之流,只知贪边功邀宠,却不知国力已不堪战事,终致天下倾覆的局面!”
“故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为帅者,须时时将血火战策,置于江山国策之下!”
“此方是社稷之幸,苍生之福!”
怕赵谌听不懂,几乎是掰开了,揉碎了,喂给赵谌什么是‘以战策奉国策’后,宗泽深吸了一口气后,这才继续开口,道:
“统帅者,最忌如赵括之徒,空谈兵法而不知统筹之道。”
“真正的统帅,当如汉高祖善用三杰,运筹帷幄有张良,治国安民靠萧何,克敌制胜遣韩信,自身反不必亲冒矢石!”
“为帅者,统御六师,须明白,名将追求的是沙场征伐输赢,统帅肩负的却是,让每一次胜败,都成为国运棋局上的妙手!”
“这,就是帅与将的区别!”
见赵谌和吴革都在消化着自己刚才说的,宗泽倒也不急着说,怎么‘围魏救赵,攻其必救’的推演,而是拿起茶盏轻饮了起来。
“呼……”片刻后,赵谌微吸一口气后吐出,有两世应证,他终于是吸收完了这一堂宗泽讲的统帅思维的课!
这一课,他收获极为丰富。
一旁的吴革也是若有所思的模样。
“好了,接下来我们说说,根据殿下提出的假设,援救曲端,”见赵谌跟吴革都回过神来,宗泽再次开口,看着舆图,道:
“现在向曲端方向派援军,已然来不及,所以,干脆就不去援救!”
“立刻集结京兆府当前所拥有的,可以调动的全部兵力,而后做出大举东出,猛攻盘踞于同州和丹州一带的金军!”
“给完颜娄室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我军要切断他退回黄河渡口的退路。”
宗泽的神情前所未有的认真。
俯瞰着桌上的舆图,目光来回在各处移动,同时开口道:“他完颜娄室要围城打援,那我就直接掏你的老巢和后路!”
“若是他在邠州全歼曲端,但自己的退路被切断,大营被拔除,那他这一万精骑就成了深入敌后的孤军,自身也难逃覆灭。”
“最重要的是,曲端就算被伏击,也绝不会在短时间内被歼灭。”
“一旦被拖住,那金军在陕境的大后方,就会遭到重创!”
“我要给完颜娄室两个选择!”
“一,用曲端这一路,而且还不是全部的镇戎军,嗯,曲端来京兆府必然不会将镇戎军全都带来,所以只是以小换大!”
“二,即刻放弃伏击,回师。”
听到这里,赵谌眸光闪烁,联想到了之前,宗泽对“以战策奉国策”深意的解释中,第二层讲的“胜败须以国利衡量”。
全境战争时,一路兵马大败,但只要败有所得,比如牵制敌寇主力,使其他诸路能克复要地……那败,便是胜!
宗泽间赵谌有所悟,眼底有欣慰之色。
“如果曲端的死,能重创丹州一带的金军,对整个陕境,乃至于宋金之战来说,都将是一次无比划算的利益交换!”
这就是统帅级思维!
军事艺术的最高层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