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局中局 (第1/2页)
县衙内,宋煊与赵祯正在听着车马行会长的汇报。
主要是这些日子都运来多少粮食进城。
宋煊脸上面无表情,随即叮嘱车马行会长,让他叮嘱下面的人不要太辛苦了。
这钱是能抓住机会挣上一段时间,要是累坏了,医药费可是不便宜。
“多谢大官人关心,我回去定好好叮嘱他们。”
“嗯,钟离通判那些怪石头不怕风吹雨打,你们也不必过于在意。”
“明白,大官人,其实我也去观摩了一下钟离通判的怪石,有些石头怕不是能用车马拉过来的,容易累死我的骡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一家老小都指望着骡子车吃饭呢,告诉你手下的人,不合理的要求就拒绝,闹大了,就往我这里推。”
“这汴河修缮绝不是一年就能结束的,慢慢来。”
有了宋煊的兜底,车马行会长连忙道谢。
若不是宋状元给他们吃饭的机会,大家以前可是没有这么好的生意。
雇佣车马前往大相国寺摆摊的商人,始终是少数人。
待到他走后,赵祯与宋煊二人相视一笑,这粮食进入东京城的可越来越多了。
四条河都在修缮,这下子粮食再想要运出东京城,难上加难。
“大官人,您夫子范仲淹来了,就在前堂。”
宋煊没想到范仲淹这么快就探亲回来了,自是收起账本,让齐乐成请他进来。
赵祯也没有去屏风后面躲避,他知道范仲淹的脾性。
范仲淹进门之后,瞧见宋煊以及官家,他先是一惊,随即走上前行礼。
“范校理免礼请坐。”
范仲淹把背上的包裹放在一旁的椅子上,接过宋煊倒的茶,喝了一口,让自己平稳下来。
“十二郎,我刚进东京城,便听到一些有关你官商勾结,枉为父母官的谣言,我相信你的为人。”
“但是朝堂那些人可不会放过你,他们巴不得你出错呢。”
“你是不是被人给陷害了?”
范仲淹是着急,但他相信宋煊不会干出那种事,唯一的就是因为打击外戚势力,他被人构陷了。
寻常百姓可不会轻易辩驳真假,他们大多是人云亦云。
“不是。”
宋煊摇摇头:“夫子,我确实是下令要上调米价。”
范仲淹一时间没想明白:
“你为何要趁火打劫,难不成是想要趁机掀起风浪,帮助官家亲政?”
唯有这个解释,范仲淹才觉得合理。
毕竟官家在宋煊身边稳稳当当的坐着,脸上一点急色都没有。
这个猜测让赵祯都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范仲淹会如此的激进。
“现在还不够火候。”
宋煊急忙给拽了回来:“夫子,如今东京城的情况是粮仓空的差不多,都被运到了滑州。”
“我如今赈济灾民的粮食是来自厢军仓库的陈粮。”
“而且粮价飞涨,这些米商囤货不售,长此以往便会引发民乱。”
“我便想要以利诱人,以商破商。”
其实说到这里的时候,范仲淹便已经确信了,宋煊是在故意推进外面的市场,以此来放长线钓大鱼。
毕竟宋煊的商业手段,早就在家乡证明过了。
“如此一来,刘从德这等新入局的粮商闻风而动,带着大批粮米奔着东京城来,意图趁高价狠狠的捞一笔。”
“这一切,便是我想要的。”
宋煊眉飞色舞的道:
“待到他们把粮食全都运进城,我再让车马行慢悠悠的运输钟离瑾的怪石,他们想把粮食再折腾走都没机会。”
“然后我再亮出杀招,打开禁军粮仓的陈粮开仓放粮。”
“放粮?”
“对。”
宋煊伸出手指道:“我放粮三日,按户赈济,只要出示证明,全都可以领米度荒。”
“这粮价再高,没人买,就卖不出去价,他们必然会相互降价,想往外运,都没有机会。”
“到时候粮价落到百姓买得起的时候,这个局就算是做完了。”
范仲淹连连点头:“可是你当真放粮三日就能行吗?”
“禁军的粮食够用吗?”
“夫子,大宋国策乃是强干弱枝,目前情况,就算是边军吃不到多少粮食,东京城禁军粮仓里的粮食也足够食用。”
“挺过一个月,各地的赋税便会再次运来,他们卖粮挣钱的窗口,只有这么短短一段时间。”
“要么就烂在手里,要么就割肉卖挽回一些损失。”
赵祯发现这对师徒谈话还真是毫不忌讳。
一个询问是否要趁机让官家亲政,另外一个则是说着强干弱枝的策略。
反正都不避讳人。
“嗯,既然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那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范仲淹又端起茶喝光了,随即开口道:
“我先回去休息了。”
宋煊站起来,送范仲淹出门。
待到范仲淹走后,赵祯才笑道:“你们师徒两个还都是直性子。”
“六哥儿,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我做事挺激进的。”
宋煊伸手指了指外面:
“但是有些时候,我夫子做事那才叫激进呢。”
“十二哥还谦虚上了。”
赵祯忍不住摇头笑了笑:“这次刘从德怕是要被你给坑惨了。”
“别这么说。”宋煊摆手道:
“我这是奉了官家和大娘娘的命令进行赈灾的,而且我还不禁止粮价上涨,买卖做成这个样子,绝对不关我的事。”
朝堂当中,连宰相王曾都有些惊讶,为何这么多人都在弹劾宋煊。
他们不像是受到了王蒙正、马季良等人的指使啊。
“官商勾结之类的,宋十二能与刘从德勾结卖粮食吗?”
王曾扔下一本奏疏,又拿起另外一本。
“看样子宋状元是惹了众怒。”
吕夷简倒是明白,宋煊他没有遏制住粮价,反倒还拱火似的赞同粮价上涨。
“难道是大娘娘同意处置王齐雄的条件吗?”
张知白的猜测一开口,几个人都抬起头来看他。
据一些消息而言,刘从德可是购买了一大批粮食进入京师。
相比于王齐雄,谁都清楚大娘娘更喜爱刘从德。
保证刘从德的利益,那也是在情理之中,更何况这些年大娘娘可没少赏赐刘从德。
“没有证据的事,怕是不好说。”
王曾连忙制止这么一个话头:
“如今陈尧佐跟随晏殊在滑州赈灾,以至于东京城无人来主持大局。”
“既然宋煊作为知县,没有遏制住粮价的意思,那是否要让钱延年或者钟离瑾暂代开封府尹的职责。”
众人都知道钟离瑾为什么会被提拔进入京师,没有人想要举荐他。
“钟离瑾初入京师什么都不熟悉,可让钱延年暂时担起责任。”
张知白给提了一嘴,尤其是他内心是看不上钟离瑾的,跟丁谓交搅和在一起,甚至
“赈灾之事,大娘娘早就下令由宋状元全权代办。”
张士逊看着吕夷简:
“若是我们直接越过大娘娘,让钱延年去负责禁止粮价上涨之事,怕是。”
“宋状元都被如此弹劾了,大娘娘那里也该有个明确的交代,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吕夷简觉得目前让谁承担起开封府尹的职责并不管用。
怕是都没有宋煊这个知县在东京城说话管用!
“把这些弹劾的奏疏,全都给大娘娘送过去。”
王曾吩咐了一句,旁人也都没有异议。
“坦夫,你辛苦跑一趟吧。”
王曾的话,吕夷简也没有拒绝。
他儿子是跟着宋煊一起修河,妹夫与宋煊之间是有点小矛盾。
所以他也不知道宋煊肚子里在搞什么鬼。
于是吕夷简亲自抱着弹劾宋煊的奏疏,去找了大娘娘。
刘娥听着吕夷简简单的复述,又拿起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倒是未曾料到会有如此多的人弹劾宋状元。”
刘娥头也不抬的道:
“吕相公,这赈灾之事宋状元一直都做的不错,这粮价他不抑制上涨,反倒鼓励,是否对民生这块不是很了解?”
一听这话,吕夷简也有些不好判断。
大娘娘她是故意在装糊涂,还是真不清楚宋煊的操作?
“大娘娘,依照我的观察,宋状元在处理一县之地的政务上,并没有出现什么差错,反倒是大胆施为。”
“故而臣认为他就算是担任一方知府也能处理的井井有条,所以臣觉得宋状元不可能不知道不抑制粮价上涨的后果。”
“臣总觉得他是有意在放纵!”
“有意放纵?”
刘娥又拿起一本奏疏。
她发现这些臣子对于宋煊的措辞变得极为严厉,一味的指责他。
“对。”
吕夷简看着刘娥,难不成大娘娘真不清楚宋煊的操作。
她没有与宋煊达成条件互换?
“此事老身倒是不清楚。”刘娥放下手中的奏疏:
“既然吕相公觉得宋状元是故意如此做,那必然还会有后手,且先耐心等待几日,未尝不可?”
“大娘娘,如今东京城的粮价,怕是许多百姓都买不起米粮度日了。”
刘娥倒是没有说什么何不食肉糜之类的话。
她静静的思考了一会。
宋煊不能光考虑外来灾民,不考虑居住在东京城的居民。
尽管有不少人跟着宋煊一起干工程,可相比于东京城内庞大的人口而言,依旧数量太少了。
“我记得摸鱼大赛摸到的鱼,宋煊卖出去的价格极低?”
“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吕夷简也听说了,宋煊像是在做赔本的买卖一样。
高收低卖。
因为这鱼是专门摆在粮铺一旁,卖给买不起粮食,买点鱼肉回家吃一吃的百姓,每人限量卖的。
说什么鱼容易死,卖不出去全亏了,所以要价格低廉尽快都卖出去。
那些大鱼,纵然是正店想要采购,也得等到最后卖不出去才能轮得到他们。
“东京城百姓吃不起粮食,还吃不起鱼肉吗?”
面对刘娥的询问,吕夷简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他也可以肯定,鱼肉都被买疯了。
许多人都等着排队买鱼肉,不去买粮食吃。
唯一的缺点是鱼肉刺多。
“东京城内的鱼怕是维持不了几日的。”
刘娥差遣杨怀敏,让他出去跑一趟,把此事告诉宋煊,让他给个交代,不必来回跑了。
她知道摸鱼大赛没赔钱,反倒赚钱了,那就对宋煊做出的决策,还是秉承着相信的态度的。
这些人弹劾宋煊,刘娥也是觉得在理。
若是其余州府,可以任由宋煊鼓捣,毕竟这些台谏官都瞧不见。
可这里是东京城,虽说扬名是出奇的快,可扬的不仅仅包括好名声啊。
杨怀敏拿着一本奏疏,去了开封县。
如今御街两侧的商贩已经不来了,中秋活动结束,自是去大相国寺租摊位去。
此时的道路极为通畅,以往都没有百姓走的。
现如今走一走也无所谓了。
待到杨怀敏进了县衙,自是与宋煊一阵寒暄,表示如今大娘娘十分关心你。
朝堂上弹劾你的人也不少,想要问一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宋煊自是把刘从德给推了出来,主要是粮食还没有运完呢。
杨怀敏没想到宋煊还真给刘从德这么大的面子。
“杨太监,我估摸明日他的粮食就运完了。”
宋煊端起茶杯笑了笑:“待到后天,我就下令有关粮价之事。”
就这两日,他觉得宋煊是想要给刘从德扫个尾。
不知道他们二人之间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了。
上一次宋状元与大娘娘详谈,不知道是否提了这件事,要不然宋状元如此有准则之人,怎么可能会与刘从德关系好呢?
毕竟宋状元可是把刘从德姐夫给踢出京师,又要判决砍死他大舅哥的。
如今连他岳父都被朝臣去外地查冤假错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治罪呢。
“那可太好了,东京城百姓就等着宋状元的命令呢。”
杨怀敏随即又想起一件事:“宋状元对女真可是有所了解?”
“女真?”
宋煊仔细思考了一会:“不是很了解,我就看过以前的邸报,说是我大宋与女真发生过冲突。”
此时的女真便是日后灭(东)辽(北)宋的金国。
“宋状元当真是见多识广。”
杨怀敏赞叹了一句。
女真在大宋建立之初就来朝贡了,宋朝对他们的马匹十分感兴趣。
待到太宗时期,女真人遣使来求救,主要是契丹人开始攻打女真人了,告高丽人的状。
这场国际官司就是契丹借道高丽国攻打女真,女真跟大宋投诉是由于高丽国的引导。
待到高丽派遣使者来的时候,宋太祖指责高丽使者不过瘾,还派出使者去高丽境内当面指责高丽国王。
高丽国王反口咬女真人,说是他们女真才是带路党,并且要求双方去开封当面对峙。
宋太宗想要解决这件事,主要是把他们都当作藩属国同等看待。
完颜部落因为契丹人的追杀,如今全都是生女真,依附辽国的大多是熟女真。
被金朝追封的金景帝完颜石鲁还是个酋长,他在混同江北(今松花江)还在想法子壮大自身势力呢。
待到宋太宗北伐失败后,契丹人就加大了对女真人的管控,严禁他们与宋朝交往,甚至斥巨资在沿海建立封锁线,派遣小万人把手。
女真人也认为自己是大宋的藩属国,请求宋朝协助他们破坏契丹人的封锁线。
可是宋太宗乘着驴车狂飙三百里后,不愿意远程作战,尤其是如今的女真尚且成为什么大气候,还不如高丽国呢。
所以拒绝出兵,女真人这才与大宋断绝了关系,归附了高丽。
不久之后,因为辽国入侵高丽,高丽也派遣使者来宋朝求援,宋太宗拒绝出兵。
高丽也以同样的原因与大宋绝交。
但是大宋不甘心,想要雇佣女真人当棋子,在后方牵制辽国。
可是宋朝不出兵光想着出钱,显然是有些天真。
你都没有庇护藩属国的能力,我凭什么还要听你的指挥?
大宋对于女真还是需要的,从太祖登基到太宗断绝关系,每年上贡了万余匹战马作为交易,是宋朝补充战马的重要来源之一。
待到宋真宗即位后,登州报告说是女真人被飓风给吹来了,宋真宗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回去。
但是下面的大臣已经开始趁机想要恢复与女真人的交往,并且搜集女真人的情报。
只不过搜集到的情报是女真不过万余人。
但是辽国人与女真人作战的战报,讨伐女真所获生口十余万,马二十余万以及其他物品。
自此女真一直与大宋没有什么联系,直到契丹人讨伐高丽失败,遭到了高丽与女真的联合埋伏。
女真人作为高丽的附庸进入大宋,做点买卖。
“杨太监为什么会突然提起女真人?”
“自从契丹人败于高丽人之手,才有女真人来到大宋,可是也是零零散散的,自从官家继位后,未曾有女真人来过。”
“如今头一次有一个女真头领叫做国晏端的,带着不足二百人,冲破了契丹人的封锁,在登州停靠,请求内附。”
杨怀敏压低声音道:
“大娘娘一时间不好判断,这些人是真的想要内附,还是来当谍子的。”
“嗯?”宋煊面露不解:“为何会有这些疑问?”
“宋状元虽然看过邸报,但是难免许多细节不清楚。”
杨怀敏给宋煊解释了,最早记录是女真人有三十个头领,如今不知道剩下多少。
女真人的部落之间的仇恨,谁都说不清楚。
有的女真是想要投靠大宋,但是有的女真人只是借道开封,等着契丹人来开封后,跟他们一起返回辽国内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