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大宋悍臣 > 第92章 事同而功异,何也?

第92章 事同而功异,何也?

第92章 事同而功异,何也? (第1/2页)

宋煊骑着毛驴,由王珪牵着奔着贡院而去。
  
  张方平跟在一旁。
  
  家里就一头驴,宋煊又生病。
  
  否则他也不会骑驴出行的,特别是朋友在旁边。
  
  接连两天没有睡好,身体抱恙,在加上高强度的考试,更不是一般人能抗住的。
  
  但好在宋煊年轻,睡一会便又觉得精神抖擞了。
  
  只是感冒依旧没有好利索。
  
  今天考的最后一场是策论。
  
  随着仁宗朝社会矛盾的激化,朝廷对治理国家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进士以诗、赋定去留,学者或病声律而不得骋其才”,这样的考试内容对治理国家的作用不大,他们奏请皇帝,要求进士科“参考策论,以定优劣”。
  
  宋初“以诗赋定去留”,到天圣五年(1027)“诏贡院,将来考试进士,不得只于诗赋进退等第,今后参考策论,以定优劣”。
  
  这是宋代进士科考试内容的首次改革,宋儒从重视诗赋章句向重视策论的转化。
  
  待到几十年后的庆历新政后,科举更是一改往日的规矩。
  
  策论要在诗赋前面考,以此来突出策论的地位。
  
  但是他们也开了历史的倒车。
  
  比如要在学校学习三百天往上才能有资格参加发解试,以及废除密封誊录试卷,由地方上的官员来保证学子的操行。
  
  这些做法,势必使权势、贿赂、私情和个人喜好在科举考试中发挥作用。
  
  回到“通榜”乃至察举的老路上去,动摇宋朝初年一系列以公正、公平为目标的制度建设。
  
  就像宋煊这样刚入学两个多月就考试的,直接不给通过。
  
  “十二哥。”
  
  王修永在后面喊着。
  
  宋煊回头瞥了一眼,让王珪停下等等。
  
  “急什么,跑一身汗,一会考试不难受吗?”
  
  宋煊随手把自己的汗巾递过去。
  
  王修永扶着驴子,摆摆手大口喘气,几息之后,他才开口:
  
  “十二哥,姓顾的醒了,他说刺杀他的是火眼狻猊,是受到窦家的指使。”
  
  “哦?”
  
  “俺倒是没想到姓顾的会直接撂了,还以为他要死扛到底,给他老师当孝子贤孙呢。”
  
  “那要是这样也忒不是东西了。”
  
  宋煊哼笑一声:
  
  “窦家果然没好人呐,这是想要杀人灭口!”
  
  张方平愤愤不平的道:
  
  “算他姓顾的有点残存的良心,要不然真想套麻袋打他几次。”
  
  王修永诧异的看了张方平一眼。
  
  老弟。
  
  那可是应天府通判!
  
  怎么也是位次第二的官员,尽管应天府有好几个通判吧。
  
  可也不是你我这样的学子能够招惹的起的。
  
  不过王修永一想宋十二连翰林学士都招惹得起,那他没别的话说了。
  
  果然,跟在十二哥身边,就是长本事。
  
  王修永其实是有些挫败感的。
  
  毕竟跟在宋煊身边的人个个都挺有能力的。
  
  关键十二哥他在医学一道上,让自家老爹夸耀。
  
  自家老爹可是享誉宋城十年往上的神医,甚至整个大宋的郎中也不会有超过他的。
  
  结果十二哥从一个自家老爹判断救不活的人,硬生生的把他从阎王殿给拽回来了!
  
  那确实挺有本事的。
  
  王修永也是看西游记的,很容易就接受了地府这个设定。
  
  “十二哥的医术当真高明,连我爹都钦佩。”
  
  宋煊骑着驴子道:“只是运气好罢了,若是再出现这种事,让俺去做,兴许下一个人就会死。”
  
  王修永表示理解,他爷爷就是行医的,自是知道九死一生的法子有多凶险。
  
  基本这个人常规方法就是等死了,必须要用成功率极低的法子试一试。
  
  王修永他爹也用过这种办法,有成功的自然就有失败的。
  
  三人说说笑笑的到了贡院门口。
  
  王泰等人直接围了上来。
  
  “十二郎,我等还担心你没法子来考试了呢!”
  
  “多谢多谢。”
  
  宋煊从驴背上下来,对着众人行礼道:
  
  “多谢诸位挂念,好在苍天有眼,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包拯是来候场的时候,听王泰提了一嘴。
  
  他差点就要走,直接被王泰给拦住了,让他不要添乱。
  
  有晏知府在,还能护不住宋煊吗?
  
  于是在他们翘首以望的时候,瞧见了宋煊骑驴过来了。
  
  “你们不知道,昨夜可是发生了太多的事。”
  
  王修永自是笑嘻嘻的提了一嘴。
  
  “哎,修永,不要用这种琐事占据大家的脑袋,待到考完后一起谈笑才好。”
  
  “嘿嘿嘿。”
  
  王修永听了宋煊的劝阻,便故意卖个关子,不与他们说。
  
  一个个排队进场,自是有人笑骂。
  
  捕头丁哲瞪着血红的眼睛,在那里检查,他一个没睡。
  
  “十二郎,可是休息好了?”
  
  丁哲连忙亲自招呼,对于宋煊越发佩服了。
  
  那得到王神医的夸耀,那得是什么样的医术啊?
  
  “不碍事。”
  
  待到进了门,晏殊与曹利用二人瞧着宋煊脸上一点困意皆无,不得不感慨一句当真是少年人。
  
  精神头就是好。
  
  “你师傅是谁啊?”
  
  曹利用特别好奇,世上还有那种起死回生的手艺,可偏偏没有大名流传出来。
  
  “老曹,恕俺不能告诉你。”宋煊压低声音道:
  
  “俺师傅已经成一抔黄土了,他不想被人打扰!”
  
  曹利用暗道一声可惜。
  
  他觉得宋煊虽然聪慧,但肯定也没有学到他师傅的三成手艺。
  
  毕竟医术这种事,只有越练越精通,还有大量病例供他进步。
  
  像宋煊这样多少年都不动手的,尤其是那活干的糙的不行。
  
  也就是姓顾的运气好,没有当场死在病床上。
  
  曹利用拍了拍宋煊的背:“好好考,争取考个解元出来。”
  
  众人再次候场,巡游的兵丁开始举着牌子。
  
  其实许多考生都是不怎么注重策论的。
  
  因为现在主要是靠诗赋取材,只要诗赋做的好,策论不出大问题就行。
  
  宋煊抬眼望去。
  
  策论题目:
  
  “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
  
  “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
  
  “事同而功异,何也?”
  
  宋煊发现晏殊出题还挺有自己主意的。
  
  这四句话的意思分别是:
  
  一、晋武帝司马炎在平定东吴的过程中,采取了果断的决策,没有过多受到朝臣意见的影响,最终成功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苻坚在前秦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伐东晋,虽然也是独断专行,但最终却遭遇了淝水之战的惨败,前秦也因此走向衰落。
  
  三、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四、燕哙王将国家大权交给子之,结果导致燕国内乱,国力衰弱。
  
  宋煊想了想,倒是与晏殊的经历相关,是他会出的题。
  
  这道题要求考生对比历史上的不同事件,分析领导者决策和用人对事件结果的影响,探讨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宋煊想了想,自是开始在草稿纸上开篇写出自己的论点。
  
  此四事,皆以独断与专任为核心。
  
  然其结果迥异,或成或败,或兴或亡。
  
  究其根本,非独断与专任之过。
  
  而在其主用之当否、任之得人也。
  
  今试论其理,以明治国用人之道。
  
  像是这种议论文,还是挺容易写的。
  
  宋煊自是分了四个小标题。
  
  第一个便是独断之失。
  
  晋武帝司马炎能够评定东吴,自是派遣了许多谍子前往东吴,探听出国势衰微,以及民心离散,且高层内乱争斗不休,遂果断举兵伐吴,终成一统。
  
  反观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其所以失败者,在于刚愎自用,不听谏言,更没有派人去仔探查消息,获取战场信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