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大宋悍臣 > 第18章 相爷在位(一更)

第18章 相爷在位(一更)

第18章 相爷在位(一更) (第1/2页)

今日发生的事,不仅是晏殊在写信查漏补缺。
  
  同样受了伤的窦臭也在让仆人给他代笔写奏章。
  
  王从益再给他爹写信,详细的记载了今日的所见所谓。
  
  宋十二阴差阳错的此举。
  
  倒是个把窦臭变成真正王家狗子的好机会。
  
  王从益自是老早想到窦臭报复宋煊,但他没有料到这件事竟然被宋以这种角度给翻盘了。
  
  他一直都等着宋煊来求自己帮忙呢,那日早些离场同宋煊搭话也不是无的放矢。
  
  可更让王从益没料到是,愤怒昏了头的窦臭竟然说出那种昏话来。
  
  他摔断的是腿i,不是脑子啊!
  
  但王从益觉得无论如何,这件事发生对他们家都不亏。
  
  同样在监牢外的吕乐简,借机要来笔墨说是要给家里报个平安。
  
  免得他们担忧,倒是也没有引起怀疑。
  
  实则他是给他堂哥吕夷简写信。
  
  是个能收服诸多应天学子为吕家效力的好机会。
  
  吕家在朝中虽然有多人为官,可谁会嫌弃自家在朝中的势力变弱啊?
  
  他堂哥才刚升任宰相,正是用人之际。
  
  利用窦臭的行为,笼络一大批学子,那也是极好的机会。
  
  毕竟这种收买天下学子的机会,可是不多见呐。
  
  吕家必须要抓住机会!
  
  大家都有自己的算计。
  
  故而夜里从宋城往东京送的书信,不止一份。
  
  甚至连辞官养病的张师德以及杨子晋,全都开始写信。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一个读书的好苗子轻易被窦臭给挤压喽。
  
  在东京上班的官员们,并不是朝九晚五。
  
  相反还是蛮辛苦的。
  
  宋代是古代更鼓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与更鼓制度密切相关的计时工具、计时方式、谯楼等物质、技术基础都日臻成熟。
  
  东京成为宋代更鼓制度最为完善的地点。
  
  漏刻为朝会提供标准时刻。
  
  大宋官员在正式上朝前的一段时间称为待漏。
  
  待漏院即官员待漏之时集结休息之所。
  
  尽管大宋对于官员待遇极好,这里又能吃早饭,又有果蔬以及酒水供应。
  
  当然还有不少小商小贩以待漏院为生。
  
  不少官员吃腻了供应,自是要买些餐食来换换口味。
  
  尽管有些官员对于这些商贩感到嘈杂,可也不愿意与众人唱反调。
  
  存在就是合理的。
  
  但是待漏院的规定是五更准时在此等候上朝,大臣们寒暑时节也得照样来此等候。
  
  你必须得在更早之前动身前往等待,甚是辛苦。
  
  吕夷简的姻亲张士逊久在东京,当他数年后从吕家听闻自己即将外放的美差,欣喜不已。
  
  在诏令还没下之前,就不去待漏院遭罪了。
  
  今日吕夷简照常上朝,乘坐驴车。
  
  马在大宋民间还是极少的。
  
  尤其是新任宰相,还是要注意一定的影响的。
  
  牛车有些慢,驴车正正好。
  
  关键乘驴车,还有那么一股子“政治正确”的味道。
  
  驴这玩意在大宋对于马而言,属于极佳的代餐。
  
  无论是当朝宰相,还是曹国老倒骑驴等等皆是如此。
  
  他手里捏着年轻的堂弟吕乐简写的信。
  
  不应该是没考上书院的事吧?
  
  晏殊那里自己也说不上什么话的。
  
  吕夷简一直都在外做官。
  
  因为干得好,才成为真宗近臣。
  
  真宗把他吕夷简的名字屏风上,坊间传言是要把他提拔为宰相的消息不胫而走。
  
  但是一直都没有实行。
  
  不等真宗把他提为宰相,真宗的小身体就完蛋了,驾鹤西去。
  
  直到仁宗上位,才提拔了他。
  
  吕夷简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先帝是在给新帝铺路。
  
  所以吕夷简这个新近臣与真宗老近臣晏殊没来得及多联络感情。
  
  晏殊年纪轻轻穿紫袍的时候,吕夷简还在外面历练,孙子都有了。
  
  二人之间整差一辈人。
  
  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二人也结下了友谊,互有诗文唱和。
  
  前番晏殊被外放,也是吕夷简出面进行营救,把他改判到应天府去了。
  
  晏殊广邀英才前去考取应天府书院这事,大家都知道。
  
  吕夷简也明白人多,必然会考核严格。
  
  但愿不是自己的堂弟过于“优秀”,被应天书院刷了下来,找到自己这里求情。
  
  吕夷简打开信件。
  
  第一句便让他眉头微挑。
  
  这个不成器的堂弟,竟然不是为了他自己的事,而是为了吕家的事情。
  
  信中详细介绍了窦臭针对应天书院学子宋煊之事。
  
  以及那个叫宋煊学子的反抗事由。
  
  如今这件事在宋城已然燃起了轩然大波。
  
  朝廷命官公然宣称他就是律法,再加上先前他儿子与人争执被质问大宋是姓窦了之类的传言。
  
  事无巨细的都给写上了。
  
  结尾说了此事乃是大事,还望堂兄能够早做准备。
  
  吕夷简多年在外历练,自是有能力之人,闭上眼睛就晓得今日朝廷必然会发生极大的风波。
  
  有了他堂弟提前通风报信,接下来应对起来倒是心里有数。
  
  至于那个叫宋煊的学子,不过是有些许才华,算不得什么。
  
  就是吕夷简不清楚宋煊裹挟众多学子去找窦臭讨要公平一事,是他自己个想出来的办法,还是有晏殊在背后指导他。
  
  都不重要。
  
  此事能为自己所利用才是重中之重。
  
  自从新皇登基,太后主政,朝中格局已然变化了一阵。
  
  如今称得上一句相爷的。
  
  也就是枢密使曹利用、集贤相王曾、枢密副使张知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参知政事鲁宗道、枢密副使张仕逊、同平章事王钦若。
  
  这几人当中,也就是曹利用当枢密使的时间最长,如今已有十载。
  
  其余宰相,他最看不上的便是王曾。
  
  即使王曾是除掉丁谓的第一人,功劳巨大,但曹利用认为自己功劳足够大而无所顾忌,经常与王曾争地位的先后。
  
  尽管仁宗皇帝亲自确立曹利用地位在王曾之上,可没过多久王曾就升官了,地位再次在曹利用之上。
  
  但随着仁宗的安慰,曹利用越发自大,他的职位还排在副宰相张知白之上。
  
  总之,朝廷中枢的几个人也有各自针对的目标,刘太后执政,主打一个平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