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湍流中的航标 (第1/2页)
“寰宇一号”舰桥的穹顶舷窗,正对着宇宙中最凶险的区域——碎星带。那片横跨三光年的星区,是联盟星图上永恒的“盲区”:无数被撕碎的星体残骸在黑暗中漂浮,有的像棱角锋利的金属碎片,有的则是半融化的岩浆球体,表面还在滋滋冒着暗红色的火焰。更可怕的是包裹着碎星带的“时空湍流”,肉眼看不见它的形态,却能从空间的细微扭曲中感知其存在——远处掠过的彗星尾焰突然被拉成细长的光丝,几颗固定位置的恒星忽明忽暗,像是被无形的手反复揉捏的烛火。
陆云站在主控台前,指尖悬在冰冷的金属面板上,目光死死盯着屏幕上闪烁的红色警示区。屏幕中央,光意识恒星的共振轨迹以蓝色虚线呈现,三条虚线最终在碎星带深处交汇,标注出三个微弱的光点——那是沉睡的光意识种子,联盟耗费十年探测才锁定的目标。可此刻,这三个光点周围,密密麻麻的橙色波纹正不断扩散,每一次波动,都代表着一次时空曲率的剧烈变化。
“曲率变化频率0.3秒/次。”卡伦的声音打破了舰桥的寂静,他操控着模拟系统,虚拟投影中,一艘缩小版的探测舰正试图穿越湍流。画面里,探测舰的暗物质护盾刚展开,就被突然增强的湍流撕裂,船体像纸片一样被揉成一团,瞬间解体成无数光点。“暗物质护盾的响应速度最快0.5秒,根本跟不上湍流的变化节奏。”卡伦摘下眼镜,揉了揉发红的眼睛,“任何刚性结构的飞船进去,都会被扭曲的时空撕成碎片。”
舰桥内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雷罡靠在墙角,星尘义肢的金属关节无意识地摩擦着地面,发出细碎的“沙沙”声。他抬眼看向陆云,眉头拧成一团:“难道就没有办法了?那三颗光意识种子,是激活‘灵枢’的关键,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
“办法不是没有。”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舰桥另一侧传来。沃坦族长卡隆缓缓站起身,他的机械躯体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唯有那双嵌在头颅里的能量瞳孔,闪烁着思考的蓝光。他走到模拟屏幕前,机械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敲击,调出沃坦族共生战舰的结构图——那是一种由生物组织与金属融合而成的特殊舰船,船体表面覆盖着类似鳞片的弹性结构。“我们可以改造共生战舰,把现有金属船体全部替换成‘生物弹性合金’。”
卡隆调出生物弹性合金的模拟演示:屏幕上,一块银色的金属片在受到外力拉扯时,像肌肉一样伸展收缩,即使被拉到原长的三倍,松开后也能瞬间恢复原状。“这种合金是我们族在中子星附近提炼的特殊材料,能在极端物理环境下保持韧性,像活物一样适应湍流的拉扯。”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但问题在于,它需要‘感知神经’——必须提前预判时空曲率的变化,才能让合金做出及时调整。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赛洛斯族的晶体。”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莉娅。这位赛洛斯族的使者正坐在角落,淡紫色的长发垂落在肩,胸口悬浮的晶核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听到自己的名字,她抬起头,晶核的光芒微微闪烁:“赛洛斯的晶体确实能感知时空波动,我们族人通过晶体共振,能‘阅读’到空间褶皱里的能量流动。”她伸出手,一枚指尖大小的晶体从掌心浮出,晶体表面浮现出细密的纹路,像水流般不断变化,“但碎星带的湍流干扰太强了,晶体接收到的信号会混杂大量杂音,就像在暴风雨里听远处的声音——根本分不清方向。”
“地球的‘寰宇终端’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陆云突然开口,他调出地球总部传来的最新数据,屏幕上出现一个由无数光点组成的网络图谱,“寰宇终端是分布式算力系统,能同时处理千亿级别的数据。只要把莉娅晶体感知到的信号接入终端,就能通过算力过滤杂音,精准提取出时空曲率的变化规律。”
方案确定的瞬间,舰桥内的沉闷被行动力取代。卡隆立刻带领沃坦族工匠改造共生战舰,他们将生物弹性合金加热到液态,像浇筑混凝土一样覆盖在船体框架上,合金冷却后,船体表面浮现出类似鳞片的纹路,轻轻触碰,能感觉到细微的弹性震颤。莉娅则与赛洛斯族的晶体师沟通,将数十枚经过特殊打磨的晶体嵌入船体关键位置,这些晶体像神经末梢一样,时刻感知着周围空间的变化。地球总部的工程师们也连夜优化寰宇终端的算法,确保能在0.1秒内完成信号过滤。
三天后,五艘改造后的“共生探测舰”整齐地停在“寰宇一号”后方,船体表面的生物合金在星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赛洛斯晶体像镶嵌在船身上的宝石,闪烁着淡蓝色的光芒。这支被命名为“星茧探索队”的舰队,在陆云的带领下,缓缓驶向碎星带。
当“寰宇一号”的舰首进入碎星带边缘的那一刻,舰桥内的警报声突然尖锐地响起。陆云猛地抓住控制台边缘,身体瞬间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拉扯——时空湍流来了。舷窗外,原本清晰的碎星残骸突然变成了重叠的幻影,像是被放进了扭曲的哈哈镜,远处的恒星光芒被拉成一道道彩色的光带,整个宇宙都在眼前变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