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摘桃与掣肘 (第1/2页)
长兴县在沈文渊、韩彦、田修文等人的艰难支撑下,城外垦殖的流民渐渐安定,城内的秩序也略有恢复。
然而,这丝来之不易的安稳,很快便引来了嗅到味道的秃鹫。
这一日,湖州府又来了文书,并随之来了两顶与长兴县破败景象格格不入的青布小轿。文书上说得冠冕堂皇:感念长兴县处境艰难,民生凋敝,特增派得力干员,以充实县衙,辅佐沈县令共度时艰,恢复民生。
来的两人,一位是新任县丞,姓胡,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团团似富家翁,未语先带三分笑,眼神却灵活地在眼眶里打转,透着经年累月修炼出来的精明与算计。
另一位是新任主簿,姓郑,四十五六岁,瘦高个,面色略显阴沉,手里几乎从不离一个油光发亮的紫檀木算盘,手指无意识地拨动着,仿佛随时要与人计算清楚分毫利弊。
二人皆是捐官出身,在官场这潭浑水里混迹多年,深谙钻营之道、敛财之术。
他们被派来长兴,绝非府城大佬们真的发了善心要来共度时艰,而是湖州府内某些人物见长兴县在沈文渊这个愣头青手里居然没垮,似乎还稳住了点局面,便迫不及待地安插自己人来摘桃子、捞油水,顺便监视、制衡沈文渊这个不太听话、不懂规矩的硬骨头。
胡县丞和郑主簿一到县衙,面对明显年轻且一脸疲惫的沈文渊,表现得极为恭敬客气,礼数周到得近乎夸张。
“沈县令真乃少年英才,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将这长兴危局稳定下来,实乃奇迹!下官佩服得五体投地!”胡县丞笑得眼睛眯成两条缝,拱手作揖,话语甜得发腻。
“正是正是,沈县令辛苦了。如今我二人奉府尊之命前来,定当竭尽全力,唯大人马首是瞻,为大人分忧解难,共克时艰!”
郑主簿说话间,眼睛却像探照灯一样,不动声色地扫视着这破败寒酸的县衙,手指下意识地搓着算盘珠,仿佛在估算这残垣断壁里哪里还能榨出几分油水。
沈文渊心中明镜似的,知道来者不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但官场规矩如此,上官派来的佐贰官,他无法拒绝,只能强打精神,虚与委蛇,为二人安排了住处和公务房。
果然,胡、郑二人安顿下来后,茶水还没喝透,便立刻开始了一系列娴熟的操作。
胡县丞以“沈县令日理万机,琐碎事务不敢再劳烦大人”为名,极其“体贴”地主动要求接管户籍、赋税、文书往来、与地方乡绅联络等核心事务。
郑主簿则自然而然地协助管理仓库、物资登记造册、钱粮支出审计,并第一时间保管起了那几把象征性的钥匙。
他们带来的几个心腹随从,也被迅速安插进户房、仓房等关键岗位,几乎一夜之间,就架空了沈文渊对县衙具体事务的直接控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