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双拳并举 (第1/2页)
数日后的一次县衙晨会上,气氛已不似月前那般绝望压抑,但依旧凝重。沈文渊端坐上位,听着各房胥吏汇报垦殖令的进展,眉头稍展。
“……综上,各乡报来,新垦荒地已逾六百亩,流民斗殴、窃案较上月减少了七成有余。”田修文声音洪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
他麾下那支由流民青壮编练、以战养战的“县勇营”,在清剿小股匪患、维持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治安好转的关键。
一位老成胥吏捋须道:“全赖县尊大人英明决断,韩县尉与田总头辛劳奔走,局面总算稳住了。只要熬到夏收,便可……”
“恐怕等不到夏收了。”
一个冷静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话。众人望去,正是韩彦。他站起身,将一份刚从府城传来的邸报抄件放在沈文渊案头。
“最新消息,金兵游骑已出现在广德军一带,距我长兴,不过数日马程。湖州府兵力捉襟见肘,援军之说,遥不可及。”
值房内刚刚缓和的气氛瞬间冻结。广德军?那实在太近了!
韩彦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声音沉毅:“县尊,诸位同僚。垦殖令初见成效,流民暂得安顿,治安初定,此乃可喜之事。然,此等安稳,如同无根之萍。田总头的县勇营善剿内匪,然其兵力有限,且主要针对内部治安与小型军事行动。一旦金兵大股压境,或有大股溃兵流寇冲击,仍需倚靠城墙及更广泛的防御力量。届时,乱起于外,祸生于内,长兴县顷刻间便是人间地狱!”
他停顿一下,掷地有声地抛出了自己的提案:“故此,下官恳请县尊,仿效古制,即刻编练乡勇,以补官军与县勇营之不足,固城防,卫桑梓!”
“又练乡勇?”户房钱老吏立刻接口,但语气不似之前那般尖锐,“韩县尉,田总头麾下已有近两百县勇,为何还要再练?民间持械,终非长久之计,且钱粮……”
韩彦从容解释,明确区分两者:“钱先生,此乡勇非彼县勇营。县勇营乃机动作战之锐,专司剿匪、出击。而乡勇,则为守土安民之盾!”他看向众人,详细阐述:
“下官所请编练之乡勇,旨在寓兵于农。其主体,并非流民,而是本地农户及已安置下来的可靠佃户。他们家有恒产,亲族在此,护家之心最为坚定。
编制上,不离本乡本土,农忙耕作,农闲集中操练,主要任务为:协防本村、巡查乡里、预警烽火,以及在金兵或大股匪寇来袭时,按指令集结,协守县城或重要关隘。”
他目光转向田修文:“田总头麾下县勇营,可继续作为机动精锐,专责应对突发匪情和主动出击。而乡勇,则构成我县防御之根基,使贼寇无法轻易蹂躏乡野,使县城不至孤立无援。此乃一锐一盾,相辅相成!”
他再论钱粮:“乡勇不离乡土,平日无需县衙供养太多口粮,只需补贴操练时饭食。器械多以棍棒、长矛、弓箭为主,县衙武库旧器修缮,乃至动员乡绅捐助皆可。比起城破后玉石俱焚,此等投入,性价比极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