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长兴县自救 (第1/2页)
沈文渊已从最初的震撼中恢复过来,他走到窗前,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声音低沉而清晰:“这勤王令,是要我们准备好,随时为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殉葬。”
田修文沉默片刻,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军令虽未直接征调我们,但听候调遣,优先保障,便是悬在头顶的利剑。若江宁府或溃败下来的官兵途经此地,强行索要粮草兵员,我们给是不给?”
“给?我们拿什么给?”沈文渊猛地转身,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城内这点存粮,是我们的命!给了,长兴县立时便成人间地狱!不给……便是抗旨不遵,同样是死路一条!”
他快步走回案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长兴县的位置:“修文,我们必须自救!而且要更快,更狠!”
“接下来长兴县必须展现出一种残破不堪、自顾不暇的凄惨景象。城墙的加固工程转入地下,只在城内侧加厚,新军的训练尽量低调,避免旌旗招展。”
沈文渊甚至打算,必要时在城外故意留下一些被“劫掠”过的破败痕迹,以示此地无利可图。
他指着地图继续道:“勤王令意味着北方战乱加剧,会有更多的溃兵、流匪像无头苍蝇一样南窜。田修文你的新军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以更主动、更凶狠的姿态出击,清剿周边威胁,掠夺物资。目标不再仅仅是粮食,更要包括武器、盔甲、布匹、药材一切有用的战略物资。这支军队必须在真正的风暴来临前,淬炼成一把能伤人的利器。你可明白?”
田修文立刻站好高声回答:“明白!”说完就去安排接下来的事。
沈文渊还派出几个机灵可靠的胥吏和民壮,假扮流民,向北、向西渗透,不惜重金收买消息。他们要了解朝廷官军的真实战况,了解金军的推进速度,了解周边州县的情况。信息,是在乱世中做出正确判断的唯一依据。
最后沈文渊召集了城内所有有头脸的人物,包括那些心怀怨怼的乡绅。这次,他没有威胁,而是坦诚了勤王令的内容和当前危如累卵的局势。
“诸位,”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悲壮的平静,“汴京告急,国难当头。长兴县虽小,亦是国之疆土。然我等若此刻将最后的口粮、最后的壮丁送出去,不过是杯水车薪,徒然让本县百姓饿死,让此地成为无人防守的空城,最终便宜了流寇甚至……金军骑兵!”
他环视众人,目光灼灼:“当下之计,唯有坚守。守住长兴县,就是为江南保留一丝元气,就是为可能南巡的朝廷保留一个据点。我等在此所做一切,非为自私,实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策。望诸位勠力同心,共渡此劫!若城破,沈某必先诸位而死。”
这番半真半假、将地方自保与忠君爱国巧妙捆绑的说辞,加上国难带来的同仇敌忾之情,竟暂时压下了内部的纷争。富户们虽然肉疼,但也明白,此刻再内斗,大家都得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