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立嗣族会定风波 (第1/2页)
北地的春日,总带着几分迟迟不肯褪尽的寒峭。
守孝的日子在素白的色调与压抑的悲戚中缓缓流淌,但王家大宅内,一股新的生机正在悄然萌发,驱散着盘桓不去的沉郁。
王周氏穿了身深青色素面杭绸褙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簪了支简单的银簪,虽面容依旧清减憔悴,但那双曾一度空洞的眼睛里,已重新凝聚起属于当家主母的清明与决断。
她端坐在正厅上首,林望舒则穿着一身月白细布衣裙,发间小白花依旧,静默地侍立在她身侧。
婆媳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今日,便是开族会商议过继子嗣的关键时刻。
族长王老太公年近古稀,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端坐主位自有一股威严。
安平郡主今日未着华服,一身石青色常服,神色平和却是气势压人,与王老太公平坐。
厅内并无太多闲杂人等,只有几位在族中颇有声望的老者作陪,气氛庄重而肃穆。
王周氏率先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但也吐词清晰:“族长,郡主,今日劳请您们二位开这族会,是为了一件关乎我这一支血脉延续的大事。”
她顿了顿,目光轻轻扫过众人,“我儿王铮为国捐躯,未能留下子嗣。按宗族规矩,理当过继一子,承继香火,支撑门户,我与儿媳望舒商议多时,心中已有一人选。”
王老太公捋了捋胡须,缓缓道:“侄媳既有决断,但说无妨。此事关乎宗族血脉,需得慎重。”
王周氏看向林望舒,微微颔首。
林望舒会意,上前一步,敛衽行礼,声音清越沉稳:“回族长、郡主,各位叔公。晚辈与母亲属意的人选,是二房铨叔公嫡出幼子遗下的独苗,名唤王煜。”
“王煜?”王老太公微微蹙眉,似乎在记忆中搜寻这个名字。
安平郡主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一是王周氏已经私下说过,另一个原因则是她知道王铮生前暗中接济这孩子的事,此刻不由得多看了林望舒一眼,心中暗赞这女子果然有心,且懂得顺势而为。
然而,不等族长细问,一个略显急节的声音便插了进来:“不可,我不同意。”
众人望去,只见二房的王铨站了起来,他身后还立着长子王锐及其妻子冯氏。
王铨年约五旬,面色微黄,眼下带着青黑,此刻脸上满是急怒之色。
他快步走到厅中,也顾不得全礼,便对着族长和郡主道:
“族长,郡主明鉴,那王煜虽在盘脉上是我孙子,但他那父母早已因忤逆不孝被老夫亲自下令除族,他本人名字也从未上过族谱,算不得我王家族人,如何能过继给千户承嗣?这于礼不合。”
他喘了口气,又急急道:“反倒是老夫另有一孙,名唤王霖,乃我儿王锐之庶出,聪慧伶俐,年纪与煜哥儿相仿,名字虽也未入谱,但终究是长房血脉,身份更为妥当,过继他,才是正理。”
他口中的王霖,正是他那外室所出之子的孩子,因嫡妻遗言,一直未能认祖归宗,现在居然为了承嗣直接先放王锐名下。
王锐也忙不迭地附和:“父亲所言极是,王霖那孩子确实乖巧,过继给堂弟,正好全了两家情谊。”
冯氏在一旁低着头,嘴角却几不可察地撇了撇。
厅内一时静默,几位族老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二房会横插一杠,还提出了另一个人选。
林望舒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她看向王铨,语气不卑不亢:
“铨叔公此言差矣。煜哥儿父母当年为何被除族,个中缘由,想必在座叔伯长辈心中自有公论。晚辈虽年轻,却也听闻,当年之事,似乎与‘宠妾灭妻’四字脱不了干系。先铨叔祖母被活活气病身亡,临终尚有遗言,绝不许外室入门。此事若真要深究起来,恐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