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强撑病骨慰亲心 (第1/2页)
从灵堂那压抑悲凉的气氛中走出,春日傍晚微凉的风拂面而来,林望舒才觉得胸口那团堵着的气稍稍散开些许。
她抬眼,见赵猛并几名一路护持她归来的护卫仍肃立在院中,如同沉默的磐石,心中不由一暖,又添几分酸楚。
她缓步走过去,声音因疲惫和悲伤而低哑:
“赵队长,诸位兄弟,一路辛苦了。灵堂就在里面,你们若想同千户大人说说话,便进去看看吧。今日大家都乏了,祭拜过后便早些回去歇息,明日我们再一同去坟上。”
赵猛等人抱拳躬身,铁打的汉子此刻也红了眼眶,低声道:“谢夫人。”
他们默然有序地步入灵堂,去与他们追随多年的将领做最后的告别。
林望舒目送他们进去,这才转身,朝着婆母王周氏居住的正院走去。
院内灯火通明,却静得悲哀。
踏入房门,只见三堂婶王孟氏还守在榻前,正握着王周氏的手,低声絮絮安慰着。
王周氏依旧是那副木讷茫然的样子,眼神空洞地望着帐顶,对周遭一切恍若未闻。
钱嬷嬷在一旁暗自垂泪,一个小丫鬟低头束手立在角落,大气不敢出。
“三婶,”林望舒走上前,声音放得极轻,“劳您费心照看了大半天,侄媳感激不尽。这里交给我吧,您也累了一天,快回去歇着。”
王孟氏见她回来,叹了口气,拍拍她的手背:“你能撑住就好,你婆婆她……唉,你好生劝着。”
说着便起身告辞,林望舒让周嬷嬷和抚剑一起送她出去。
屋内只剩下自家人,林望舒在床沿坐下,轻轻握住婆母那只枯瘦冰凉的手。
不过短短数月,婆母竟清减憔悴至此,往日那份爽利明理的气度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具被巨大悲痛掏空了魂灵的躯壳。
她心中悲恸,几乎要落下泪来,却要忍住。
此时,青溪悄无声息地端来一碗温热的燕窝粥。
林望舒接过,用银匙轻轻搅动,舀起一勺,凑到婆母唇边,声音柔得能滴出水来:
“娘,您瞧,这是您平日爱吃的燕窝,我特意让她们炖得烂烂的,您好歹用一些。以后,您就是望舒的亲娘了,您可得疼着我点,不然……不然我在这世上,可就真没倚仗了。”
她语气里带着了些强作的俏皮,试图唤起婆母的怜惜,“您要是不肯好好将养身子,等夫君回来,见您这般模样,定要怪我伺候不周的。娘,您就当是疼我,用一点,好不好?”
王周氏干裂的嘴唇微微动了动,眼珠子极其缓慢地转向林望舒,那空洞的眼神里似乎有了一丝极微弱的波动。
钱嬷嬷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又抹起眼泪,带着哭腔劝道:“夫人,您就听少夫人一句劝吧!少夫人千里迢迢赶回来,心里比谁都苦,还这般记挂着您……”
“铮儿要回来……”王周氏喃喃地,重复着这句支撑她不肯倒下的执念,嘴唇微微张开,接受了林望舒小心翼翼递到嘴边的燕窝。
林望舒心中一酸,手下动作越发轻柔,一勺一勺,极有耐心地喂着。
一碗燕窝粥见了底,她又伺候婆母用清水漱了口。
接着,她亲自拧了热帕子,为婆母净面,动作细致温柔,真就象是亲生的没区别。
又替婆母脱下外衫,换上柔软的寝衣。
在这过程中,她的指尖似无意般搭上婆母的腕脉,凝神细诊。
脉象沉细弦涩,肝气郁结至极,心神涣散,乃是骤逢大悲,五志过极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