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台风后的“暖心互助” (第2/2页)
“奶奶,喝口粥暖暖身子。”苏晴把粥碗递到老人手里,用勺子轻轻搅了搅,“里面加了桂圆,不甜,您放心喝。”李奶奶接过碗,指尖触到碗壁的温度,眼泪突然掉在粥里,晕开一小片湿痕:“姑娘,你们比我那远在外地的儿子还贴心……”
张总监修完最后一扇窗,从三楼下来时,正好看见苏晴给护工递粥。他走过去,接过一碗,刚喝了一口,就想起十年前那个台风天,房东奶奶给他煮的姜汤面——也是这样的温度,从喉咙暖到胃里,再散到四肢百骸。“苏晴姐,这粥熬得地道。”他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少了些疲惫,多了些暖意。
下午两点,互助队转战夕阳养老院。院子里的碎花盆已经被实习生们清理干净,新花盆里的月季重新站成一排,浅粉的花苞在风里轻轻晃。刘爷爷正蹲在新花盆旁,用小铲子给花松土,看见林舟过来,他放下铲子,颤巍巍地走过去,伸手抓住林舟的手——老人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指缝里还沾着泥土,却攥得很紧。
“林总,我无儿无女,这辈子没享过多少亲人的福。”刘爷爷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林舟的手背上,“昨天台风最凶的时候,我以为这些花要完了,我这把老骨头也快完了……没想到你们来了,又给我换新花盆,又给我送热粥,你们比亲人还亲啊。”
林舟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酸得发疼。他蹲下身,和刘爷爷平视,认真地说:“刘爷爷,以后这些养老院的花盆,我们联盟终身免费维护——坏了就换,枯了就补。而且我们每年来两次‘暖心拜访’,春天帮您种新花,冬天帮您修窗户,您放心,我们不会走的。”
刘爷爷愣了愣,突然老泪纵横,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用手帕包着的东西,一层层打开——是颗晒干的月季花籽,“这是我去年留的最好的籽,给你们,明年种在联盟的院子里,看着它开花,就像看见你们一样。”
夕阳西下时,三个养老院的抢修基本完成。青岭养老院的窗户全换了新玻璃,贴了防水胶;阳光养老院的走廊拖得干干净净,老人的被子晒在院子里,飘着淡淡的皂角香;夕阳养老院的新花盆排得整整齐齐,刘爷爷站在花盆旁,给互助队的每个人都递了颗自己炒的瓜子。
回去的路上,小张拿着手机喊:“林哥,咱们上新闻了!市晚报的记者来了,拍了张总监修窗户的照片,还有苏晴姐给老人喂粥的画面,标题是‘台风无情人有情,适老化联盟暖心互助’!”
林舟凑过去看,照片里的张总监正踮着脚安玻璃,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汗珠闪着亮;苏晴蹲在老人身边,手里端着粥碗,笑容温柔得像夕阳。没过多久,小张的手机又响了,是一家建材厂的老板打来的,说“愿意免费提供养老院需要的玻璃和木材”;接着是家政公司的电话,说“可以派志愿者每月去养老院打扫”;还有个烘焙店的老板娘,说“以后每月给老人送一次蛋糕”。
林舟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海岸线,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早上出发时的焦虑,想起刘爷爷攥着他的手时的颤抖,想起张总监修窗时的熟稔,想起苏晴粥里的甜香——原来公益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它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能激起一圈圈温暖的涟漪,带动更多人一起跳进这汪暖水里,把善意传得更远。
“原来做公益不是单方面付出,还能带动这么多人一起行善。”林舟轻声感慨,指尖摩挲着口袋里刘爷爷给的月季花籽——那籽儿硬实得很,像一颗小小的、滚烫的心,会在春天里发芽,会在时光里开花,会提醒他,做适老化的事,不仅是做产品,更是做人心的温度,做长久的守护。
车窗外的风还在吹,却没了清晨的凛冽,裹着海边的潮气,带着一丝暖意。林舟知道,台风带来的破坏会慢慢修复,而他们种下的“暖心”种子,会在这些沿海的养老院里,在更多人的心里,慢慢长大,长成一片能遮风挡雨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