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AI伦理争议下的并肩 (第1/2页)
深秋的雨来得又急又冷,豆大的雨点砸在“同心配送”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晕开一片模糊的水痕。李默刚走出旋转门,就被一群举着话筒的记者围了个严实。黑色的采访话筒挤在他面前,上面的水珠顺着金属网往下滴,像无数双紧盯的眼睛。
“李总,请问‘全自主配送机器人’试点后,已有骑手反映订单量减少,这是否意味着联盟在变相裁员?”
“公益组织质疑你们忽视AI伦理,没考虑骑手的未来,您怎么回应?”
“有骑手说‘机器人抢饭碗’,你们会暂停试点吗?”
嘈杂的提问像雨点一样砸过来,李默的西装肩头很快被雨水打湿,冰凉的触感顺着衣领往下渗。他抬手想拨开话筒,却被更往前挤的记者挡住去路——最前排的女记者举着录音笔,声音尖锐:“您只需要回答,是否考虑过骑手的生计?”
李默的喉结动了动,视线越过人群,看见街对面的公交站台下,有个穿蓝色骑手服的人正举着手机拍这边,雨水打湿了他的安全帽,帽檐下的脸看不清表情,却让李默心里猛地一沉。他最终没多说什么,只道“我们会用事实回应”,便在助理的护送下钻进了车里。
车门关上的瞬间,外界的嘈杂被隔绝在外,只剩下雨刷器“唰唰”的声响。李默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紧的眉心,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是林溪发来的消息:“等你回来,报表我整理好了,热了咖啡。”简短的一句话,却让他紧绷的肩膀慢慢放松下来。
车子驶进地下车库时,雨势小了些。李默快步走进电梯,按下顶层的按钮——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透过玻璃门,能看见林溪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摊着一叠厚厚的数据报表,电脑屏幕上满是折线图。她听见脚步声,抬头朝他笑了笑,手里还握着支红色的马克笔:“回来啦?先喝口咖啡,还热着。”
李默走过去,拿起桌上的白瓷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口。林溪把报表推到他面前,红色的马克笔在“试点地区骑手数据”那页画了圈:“你看,这是试点半个月的数据——骑手总数不仅没减少,反而因为机器人分担了50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订单,骑手们能集中跑3公里内的近单,人均日订单量从32单涨到了41单,收入平均提高了20%。”
她指着折线图上向上的曲线,眼里亮着光:“我还联系了试点配送站的站长,他说有三个之前想辞职的骑手,现在都留下来了——因为能准时下班,还能多陪家人。那些‘裁员’的说法,是有人断章取义,把个别骑手不适应订单结构调整的情况放大了。”
李默看着报表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还有林溪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备注——黄色便利贴写着“重点:骑手老王,远单减少后日均多5单,收入增300”,绿色便利贴画着笑脸:“骑手小张:终于能接孩子放学了”,心里的凝重慢慢散去。“光有数据还不够,”他抬头看向林溪,“我们得去试点城市,找骑手聊聊,拍点真实的采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林溪立刻点头:“我已经订了明天早上的高铁票,酒店也看好了,离配送站近。”她伸手拿过电脑旁的录音笔,“还带了这个,咱们去跟骑手好好聊聊,让他们自己说。”
第二天清晨,高铁驶进试点城市时,阳光刚好穿透云层。配送站在城郊的一个工业园里,红色的招牌上写着“同心配送XX站”,门口停着几十辆蓝色的配送车,车把手上挂着骑手们的保温箱,有些箱子上还贴着孩子画的贴纸。
站长早就等在门口,手里拿着个厚厚的文件夹:“李总,林小姐,你们可来了!昨晚我跟骑手们说今天你们来,老王特意把这半年的工资条都带来了。”
话音刚落,一个穿蓝色骑手服的中年男人快步走了过来。他约莫五十岁,头发里掺着些白丝,手上的老茧又厚又硬,指关节处还有道浅疤——是之前送单时被自行车刮到的。“李总,林小姐,你们可得给我们说说清楚!”老王的声音有点急,从口袋里掏出一叠叠得整齐的工资条,边角有些磨损,“你看,这是三月的,我一天跑30单,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才挣五千二;这是上个月的,机器人送远单,我跑近单,一天跑40单,还不用跑那么远,挣了六千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